船只“起火” 水上机器人营救

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防汛抢险救援实战演练

2022年05月19日 10:32编辑:丁嘉妮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5月12日,江西省2022年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暨九江市防汛抢险救援演练在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举行。

  江洲,是一座位于长江河道中心的冲积岛,与湖北、安徽隔江相望,全岛面积约108.38平方公里,是长江流域第三大居住岛屿,地理位置特殊,四面环水,常年饱受水患威胁,历来都是防汛抗洪抢险的主战场。

  此次演练模拟赣北遭遇极端暴雨天气,辖区内江河湖库水位迅猛上涨,修河、鄱阳湖、长江九江段水位相继突破警戒,九江市立即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

灭火救援

舟艇出动

  200名消防人员水面搜救

  此次演练设置情景:在江洲镇,由于长江水位持续上涨,41.36公里江洲大堤出现岸崩、管涌等险情,严重影响来往船只的行驶安全,一艘从东向西行驶的货船发生碰撞,船体严重变形,情况十分紧急。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调派80艘冲锋舟艇、200名消防救援人员前往现场开展水面搜救、水上智能机器人营救、舟艇灭火作业。

  演练现场,一船只由于相撞导致油品泄漏,发生火灾。接到命令的“九江号”和“赣消02号”消防战斗艇、指挥艇立即出动,快速驶向事故船舶,消防橡皮艇救援编队和冲锋舟编队也同时出动,紧随其后。

  冲锋舟被称为“生命之舟”,是在水域救援行动中应用极为广泛的船艇装备,具有机动性强、耐腐蚀、可承载人员多等特点,可根据水域的不同特点及作战任务需要,随机调整队形。常见的队形有三角形、环形、一字型等,主要用来执行水上侦察、疏散、营救等任务。

  在滔滔江水中,80艘冲锋舟呈三角形列队行进。与此同时,无人侦察机先行飞往事发船舶开展火情侦察。据了解,无人机装配有800万像素的高远程数码摄像头,可空中自动调整焦距,能立体呈现火场的真实状况,实现远距离控制指挥。

  通过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指挥部看到船舶是敞开式货仓,起火点位于船尾,船舶操作区、生活区等其他部位没有发现火情。

  船舶火灾扑救的难点在于船舶空间狭小、通道狭窄、货物密集、人员难以疏散、扑救难以展开,同时,灭火时大量的水灌进舱内,有可能导致船舶倾覆沉没。指挥部决定,由“九江号”负责配合阻断火线,防止火势蔓延至船头,“赣消02号”灭火战斗艇和指挥艇负责冷却扑救。

  “赣消02号”灭火战斗艇配有两门主炮、两门副炮,主炮喷水扬程超过100米,喷泡沫扬程超过70米,流量150升每秒。主副炮水平转角270°,仰俯角75°-15°,可以远程遥控操作。在战斗艇的强大水力攻势下,火势很快被控制住。

  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亮相

  灭火的同时,防水救援无人机对水域进行全面搜寻。这款救援无人机可以在水面起飞降落,在雨雪天肆意飞行,更拥有水面翻转功能,不需要担心被波浪打翻到水中后无法起飞。在水灾救援中,无人机在高空可实现大面积搜索,快速发现被救人员位置,实时指挥调度,快速确定救援路线,争取黄金救援时间。发现被困人员后,还能及时给被困人员投送救生圈、药品、救生绳。

  很快,无人机发现有一名落水者在水中挣扎,附近水域不明,风速较大,水情复杂,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救援人员发现后,立即调派水上机器人进行营救。

  随后,一道橙色闪电划过,迅速冲向落水者。这是首次亮相的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自带动力系统、加热、自动返航等功能,采用遥控操作,正反双面均可用,可同时搭载两名人员。水上救援机器人常用于在水域不明、水流较急等复杂水域,既可以将落水人员载到岸边,也可以将救援人员载到落水人员身边实施救援,还可以将救援物资送达落水人员身边,可替代舟艇、救生圈及人力等传统营救方式,是水上救援智能化的高科技利器。

  自4月1日江西省入汛以来,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未雨绸缪、厉兵秣马,准备120余艘冲锋舟、橡皮艇和5900余件(套)水域救援及城市排涝装备,组建29支830人专业队,在重点河湖水库前置力量备勤,还对全市其他救援队伍实行联勤联训联调联战,确保出现灾情能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文/图 杜瑞赟 黄婷 记者胡榕

  来源:新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