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的“防火秘籍”

——婺源县传统村落的“千年防火”传承

2023年11月01日 21:26编辑:聂琪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消防间

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展示着婺源县悠久灿烂的徽州文化,令人陶醉。该县现存有传统村落101处、古建文物3810处,飞檐耸立的马头墙、家家常备的太平缸,静静地守护它们千百年来屹立不倒,静谧而古朴。

守护古建筑是文脉的赓续,也是历史的再现。近年来,为更好地守护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等风貌,婺源县开展村庄消防安全设施改造、环境整治、巷道修复等工程,不断改善山村人居环境,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更好守护古村落浓墨重彩的自然风光。

◎文/图 李柴薇 全媒体首席记者胡榕

白墙黛瓦 “马头墙”

白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在婺源县,常常可以见到白墙黛瓦间都有一面中间高、两边低的建筑墙面,它是徽派建筑特色之一,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

“马头墙的主要作用,就是阻止火势蔓延。”婺源县消防救援大队宣教员安琪介绍,婺源的古村落大多数是聚族而居,民居建筑密度较大,发生火灾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而在居宅两侧的马头墙,则可以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

走进婺源县思口镇延村将军府——福绥堂,一楼大堂方柱为红豆杉,最长的直通屋顶超9米。这座三进三层古宅,系清朝乾隆末期所建,房梁上的木雕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福绥堂二楼窗户很小,窗框都是用不可燃材料制成,虽然笨重,但有很好的阻火防盗功能。人站在上面眺望,古村落的白墙黛瓦、远处连绵的山脉、蜿蜒曲折的溪流尽收眼底。

值得一提的是,在婺源县的古村落大多临水而建,这不仅是徽州古民居以风水理论构筑村落民居的生活环境,而且能防范火灾。

如果住宅附近没有水源,普通民居的天井内就会用太平缸蓄水以备不时之需,目的都是为了在火灾初起阶段,能够及时解决水源问题,控制火势蔓延。

安琪站在福绥堂的天井中,指着太平缸介绍:“正是古人的智慧,让婺源有了这么多历史文化流传至今,让这么多古建筑静立于水墨江南之中。”

检查消防水泵

自发灭火 “热心肠”

在婺源县思口镇漳村,漳溪河绕村而过,河上有一座长约50米的板凳桥,见证着漳村数百年的繁华。

距离漳溪河100米左右,有一座水龙庙,始建于1940年,是村里的茶商王礼和独资捐建。

水龙庙墙壁上写有“能卫灾期为有济,唯勿用更见其神”的对联,屋内依旧放置着当年从国外采购的“水龙”和一个装水的大木桶。

“这个‘水龙’从我出生的时候就一直放在这里,它一直守护着大家的安全。”年过六旬的村民单雄华介绍,他小的时候就听父母说,村里以前经常发生火灾,王礼和便出资捐赠了一座“水龙”,由村里妥善保管使用,各家青壮年就自发组建志愿消防队。

1988年,漳村西南角一户人家,因为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志愿消防员发现火情后,立马将“水龙”推至起火点。

“当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赶了过来,大家纷纷拿起水桶从河里提水,倒进大木桶里。”单雄华说,“水龙”有两道口子,一端是带有金属喷头的出水口,另一端是放在木桶的进水口,村民们通过按压“水龙”的杠杆,进行施压出水灭火。

除了漳村,在被誉为“小桃源”的婺源县庆源村,也有着一间消防间,默默守护着这座千年古村落的安全。

宁静悠远的庆源古村落隐匿在一片山坳中,一条宽约10米的小溪穿村而过,把庆源古村分为东、西两岸。消防间就设立在溪水东岸,屋内摆放着多个消防水泵。

“这个消防间建于20世纪70年代,一旦发生火情,这些水泵就能派上用场。”庆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江乐介绍,小溪穿村而过,最远的人家距离小溪不超过150米,一旦起火了,就把消防水泵放在溪水中抽水,村里家家户户都是热心肠,有人敲锣打鼓、有人端盆提桶、有人铺水管,各自分工,一起守护着千年古村的平安……

智慧消防 “保平安”

亮丽的风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飞檐翘角的古村落让人流连忘返,近年来,随着婺源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给古村落的防火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据了解,古建筑大多数存在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设施缺乏等消防安全隐患。但如果要拆除整改,势必会给古建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守护古建筑消防安全,婺源县消防救援大队以最美乡村和旅游安全发展为契合点,优先在辖区古建筑民宿中安装智能感烟探测器和用电监测设备,大力推进“智赣119”建设,筑牢景区消防安全线。

彭文学是婺源县延村某古建筑民宿的管家,在民宿大厅和安全通道均安装了红外线摄像设备,客房安装了智能感烟探测器,全方位守护游客的安全。

“我在这里工作了5年,从来没有发生过火灾事故,但凡有一点烟雾,我们都能立即收到报警信息。”彭文学介绍,古建筑民宿每个房间内都有独立的智能感烟探测器。他指着一间客房说,之前有游客在客房里抽烟,然后智能烟感探测器捕捉到了烟雾,就立即将“火情”位置信息传至云管理平台端,并且通过平台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店铺经营者、景区中控室和县消防救援大队接警指挥中心,实现消防联动动态监测,让“火情”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发现并制止。

除此之外,每间古建筑民宿都配备了灭火器、逃生面具等相关灭火自救设备,婺源县消防救援大队对古村村民、民宿管理人员等进行消防基本技能培训,教会大家大火会用消火栓、小火会用灭火器,更好地守护古村的安宁。

“古建筑,既烧不起,也烧不得!智慧消防给古建筑披上了一层‘防火罩’,让它们能够历经时间的考验,依旧屹立不倒。”婺源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喻肖熠说。

  来源:新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