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9日 15:01编辑:聂琪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会议现场(图/刘松)
违规动火,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大隐患。如何从源头上打击违规动火作业?7月11日,省应急管理厅召开全省电气焊安全监管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专题汇报会,听取电气焊安全监管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总结交流经验做法,分析当前存在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徐卫明出席并讲话,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刘闯主持会议。
突出重点 分级管控
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省安委会《全省电气焊作业全链条安全监管重点工作任务及分工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薄弱环节,共同探讨改进措施,强化电气焊作业全链条安全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服务能力和水平。
会议指出,电气焊安全监管服务的重点对象是流动作业人员和临时性、阶段性场所作业。要通过安装芯片、采取北斗定位等科技手段,以及完善网站审批、便民服务等,按照分级管控要求,以“监管+服务”的模式,聚焦重点、细化目标,针对性落实管控措施。
会议要求,在南昌经开区、赣州市章贡区等现有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推进思路和具体措施,在南昌、赣州等设区市辖区范围内先行推广电气焊安全监管工作的经验做法,形成制度性、机制性成果,为今后在全省推广运用电气焊安全监管服务制度和机制提供参考借鉴。
动火报备 现场核查
据悉,南昌经开区搭建上线了“赣焊安”电气焊数字监管平台小程序及综合服务网站,并已稳定运行超5个月。
据了解,南昌经开区严格落实“动火报备+现场核查”制度,全面实行每日动火报备现场审核,动火单位每日在App报备,行业部门、属地安排专人每日现场核查“是否持证上岗、是否办理审批”等情况,达不到动火条件的一律不得实施动火作业。目前已完成动火企业注册726家,受理动火作业1943处,现场核查1943处。
同时,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将“电气焊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作为日常必查项,督促企业做到所有焊机芯片“应装尽装”,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在建立工作巡查和问题移交机制方面,南昌经开区安委办建立“十个一”工作机制,每两个月对各单位履职情况至少开展一次督导;每日对各单位动火报备、核查情况汇总,形成报表,发现的问题立即移交主管部门处理,加强全区动火作业安全监管。
科技赋能 实时预警
在赣州市章贡区,自零星电气焊作业数字化监管平台3月份建成运行以来,平台接入了195台安装了集成芯片的电气焊设备,完成了网上审批作业3363次。截至目前,章贡区未发生违规动火作业引发的火情,城市火灾同比下降6.8%。同时,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安全防范工作前移,对违规电气焊动火作业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升了监管效率。
在实时智能监管方面,章贡区通过“加芯赋码”,在全省首创了“AI物联网+北斗+电气焊监管”模式,实现了对电气焊作业现场“人、证、机”三位一体的实时智能监管闭环。通过物联网手段对全区电气焊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应用AI技术分析动火申报的图片和视频是否存在火灾隐患,并将辖区电气焊有关企业、作业人员的基本资料、作业证等信息绑定到平台,前端依托人脸识别确认身份,后台通过电子地图“一图统览”,确保对全区电气焊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底数清、动态明,解决基层应急管理(网格员)发现违规动火难、审批耗时长等问题。
在见码动火监管方面,作业人员提前在平台上进行申报作业操作,基层应急管理员对申报材料、现场环境严格审批,并根据审批结果对作业申报赋予不同码色。黄码表示待审核;灰码表示申请被拒绝,需整改后再提交申请;赋予绿码则表示可在指定时间和地点开展动火作业。“网上审、马上办”大大方便了作业人员,同时各作业申报、动火操作的颜色码在信息后台一目了然,为监管提供实时、有效依据。
在跨区协同监管方面,章贡区厘清了跨区域(跨街道、跨区县等)动火等特殊情况的审批和监管责任,当动火作业人员打算在区内跨社区作业时,平台会将申报消息推送到作业所在地的社区一级管理员,在设备注册属地和作业地都能掌握动火作业的情况下,分别明确了跨社区作业的属地和作业地点监管责任;跨区(县级行政区)作业时,平台自动将动火申报消息以显著标识推送到作业所在地的镇街一级管理员,通过属地审核和作业地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电气焊作业数字化动态无盲区监管。
章贡区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只要在每台电焊机上安装1个搭载了专用芯片的北斗物联网组件,即可实现高精度定位、一机一码的精细化管控。该物联网组件外观非常小巧,比一部手机还要轻盈,模具具备防火、防水的能力,同时具有较长时间的续航和精准的定位能力。
(刘松 全媒体首席记者胡榕)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焦芳
审签:戴平华
Powered by WILL 赣ICP备15001586号-4技术支持:新法治报
网站管理:新法治报社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邮编:330038
Copyright @ 2008-2017 平安江西网 版权所有
投诉举报电话:0791-8684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