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景德镇市昌南新区消防员袁欣华27载照顾患病母亲 荣登“中国好人榜”

2024年12月10日 18:04编辑:熊玮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11月29日,温暖的阳光洒在刘菊菊老人的脸上,坐在儿子袁欣华驾驶的消防车上的她笑得十分灿烂。

前不久,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27载守护患病母亲的景德镇市昌南新区政府专职消防员袁欣华被评为“孝老爱亲好人”。

据了解,1997年,袁欣华父亲因病去世,留下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27年来,袁欣华独自操持家务,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袁欣华常说:“我妈养我长大,我陪她到老。”

袁欣华带母亲参观消防营区

无微不至的照护

11月28日,记者来到刘菊菊的家中探访,她家80平方米左右的临街老房子,看上去简单却很温馨。正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刘菊菊看到记者后,热情招呼进屋内坐坐。

“这是看到你来了,我妈才这么热情。”袁欣华介绍,妈妈自从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后,就一直在家里休养,平日不敢一个人出门。

刘菊菊出生于1947年,年轻时是服装厂的工人,婚后生了3个儿子。“半大的孩子吃垮老子,我们三兄弟饭量都很大,家里的粮食根本不够吃。”袁欣华介绍,妈妈经常加夜班,忙起来顾不上吃饭。

袁欣华回忆说,父亲在印刷厂上班,一家人都住在印刷厂的宿舍里,距离母亲上班的地方有5公里,每天她都需要步行上下班,一到冬天双手就长满了冻疮。

袁欣华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从小就在父母的爱护中长大。袁欣华说:“尽管小时候日子苦,但容易满足的妈妈逢人就夸我做的饭好吃,我是她最贴心的‘老幺’。”

1996年,袁欣华的父亲身患重病,次年不幸离世。后来,他的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生活无法自理,全靠袁欣华照顾。

27年间,袁欣华进过工厂、当过合同制城管、开过货车。他说:“我得多学点东西、多做点,这样才能给妈妈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在袁欣华房间的床头柜上,记者看到了他和两个哥哥的合照。“父亲很早就离开了我们,两个哥哥对我照顾颇多。”袁欣华介绍。2007年,袁欣华的大哥被查出脑血管瘤,住进了医院。听到这个噩耗,全家人都很难过,刘菊菊躲在角落里默默流泪。

袁欣华告诉记者:“看到妈妈哭,我内心有说不出的滋味。”此后,袁欣华主动承担起照顾哥哥的重任。哥哥住院的一年间,袁欣华忙里忙外。“袁欣华对他哥哥真是没话说,我们都看在眼里。”谈到袁欣华,邻居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2008年,袁欣华的大哥在治疗近1年后不幸去世。当记者问袁欣华为何倾尽所有照顾兄长时,他说:“兄弟间的感情血浓于水,不讲兄弟感情,那就丧失了人最基本的良心。”

平淡的“小幸福”

11月28日17时许,袁欣华一下班就往家里赶。途中,刘菊菊连续打了3个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回家。“我妈就是这样,刚说完的话、干完的事,转眼就忘了。”袁欣华说。

袁欣华下班后就带着妈妈下楼买菜,然后为她做饭、陪她散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不敢让妈妈独自出门,怕她走丢。”袁欣华告诉记者。

2016年,刘菊菊突发心肌梗死,袁欣华更是寸步不离,日夜守在病房里,陪她度过最艰难的日子。妈妈恢复健康后,袁欣华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她。

“看着妈妈笑,便很满足”

2018年,景德镇市昌南新区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得知消息的袁欣华立即报名,并如愿成为一名政府专职消防员。

袁欣华介绍,当时政府专职消防员归属昌南新区管委会管理,实行8小时工作制,下班后可以回家照顾妈妈。

2020年,昌南新区成立消防救援大队,袁欣华所在的政府专职消防队划到昌南新区消防救援大队管辖,大部分专职消防员实行“上5休2,24小时执勤备战”的工作制度,这让袁欣华犯了难。昌南新区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姚云龙得知相关情况后,把袁欣华调到宣教员岗位,让他正常上下班,方便照顾妈妈。

“领导这么照顾我,我很感激,我一定要把工作干好。”袁欣华说,他每天主要工作是驾驶消防车深入辖区各个小区、单位、企业等,开展消防基本技能实操实训。

11月29日,昌南新区消防救援大队举办消防队站“开放日”活动,袁欣华把妈妈接到营区散心。其间,袁欣华搀扶着妈妈参观宿舍、食堂、“火焰蓝之家”、红门营院等区域。走到“火焰蓝之家”的“幸福墙”旁,袁欣华开心地拉着妈妈看墙上的照片;走到车库,袁欣华带妈妈参观消防器材装备,并让她戴上安全头盔、登上消防车。

坐在消防车上,刘菊菊用手托着安全头盔,心疼地说:“这头盔好重,你平时上班应该很累吧。”听出妈妈话语里的担忧,袁欣华赶紧说不累。

谈及以后的打算,袁欣华说:“想带妈妈出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让她享受平安、幸福的晚年生活。每天看着妈妈笑,我便很满足。”(文/图 李柴薇 全媒体首席记者胡榕

编辑:熊玮

校对:王小明

复审:程乘玉

  来源:新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