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中心户”架起“连心桥”

芦溪县探索“1+10+N”党员联户工作机制

2025年01月03日 17:53编辑:何山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传授种植技术(图/受访单位提供)

  一次次“脚踏黄土、身披晨露”入户走访、一桩桩以民为本的民生实事、一次次温暖人心的志愿服务……这都是芦溪县实施“1+10+N”党员联户工作机制开展服务的生动实践。2024年12月30日,记者从芦溪县委政法委获悉,近年来,芦溪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以党组织为核心,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从党员中择优确定“党员中心户”,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10名骨干党员、每名骨干党员再联系N户群众的“1+10+N”党员联户工作机制,运用“465”工作法(建强“四支队伍”、明确“六项职责”、健全“五项制度”)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员中心户”教种植技术

  “金线莲成品的好坏直接影响药性,烂叶要全部剔除,使用烘干机时温度、湿度都要控制精准,实地看一看,当面了解清楚,心里更踏实。”在新泉乡杨家湾村农副产品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忙碌着。

  近日,在开展党员联户活动中,面对农户对农业实用技术的需求,杨家湾村驻村第一书记郭强、党支部书记唐佳军主动与当地公司负责人对接,带领党员及村民走进十八湾金线莲种植基地与农副产品加工车间,并邀请浙江农林大学专家,到村里开办金线莲仿野生栽培技术培训班,手把手传授村民金线莲种植技术。“党员中心户”吴思贤也时不时来“串个门”,及时跟进了解农户种、产、销金线莲等产品情况,帮助协调解决用工、引水等问题。

  在新泉乡,像吴思贤这样的“党员中心户”共有65户,他们有的给群众传播农业技术、有的带头种植养殖、有的热心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架起了党群“连心桥”。

  “‘党员中心户’既是‘荣誉牌’,更是‘责任状’,我将在乡村治理中发挥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纽带作用,做到让群众满意。”吴思贤说。

  芦溪县通过实施党员联户工作机制,让党员下沉网格、融入群众,形成服务群众的“一张网”,实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截至目前,全县共划分488个治理网格,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利用全县667名“党员中心户”联系全体骨干党员6370人,实现服务群众66200余户,明确了政策法规宣讲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文明新风劝导员、增收致富帮带员的联户职责,落实“月联月访”,实行闭环管理,让党员有责有为,有效将党组织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

  2024年以来,芦溪县围绕群众实际需求量身定制服务开展党员联户活动,累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近2000件。

  多元力量协同共治

  “自从实行党员联户工作机制,党员们切实感受到了责任在肩,到居民家中去得更多了。我们还推出了‘465’工作法,能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党员会议讨论。”芦溪镇华光社区党委书记陈双妮在谈起党员联户工作机制时深有感触地说。

  芦溪镇华光社区某小区内一名老人养了一只大型犬只,时常出现犬吠扰民的情况,由此引发了邻里冲突。社区和有关部门多次协调此事,但“养狗风波”一直未能彻底解决。

  对此,小区网格长曾光荣以及业委会负责人、物业公司经理隔三岔五就聚在一起商量,经过认真分析和征求业主代表意见,三方分头行动,一方面引导居民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做通养狗老人的思想工作。在多方协调沟通下,老人与邻居握手言和,邻里关系重归于好。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中,各方合力凝聚不紧、资源整合不够,是工作推进的最大阻碍。华光社区组织党小组、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形成良性沟通机制,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的良好局面。

  芦溪县上埠镇涣山村打造“连心大院”,通过实施“畅通微网格、倾听微诉求、开展微服务”的“三微联治”,汇聚基层党员群众力量;芦溪县银河镇“为民工作室”坚持“门常开、人常在、随时来、随时办”,只要群众有需要,第一时间赶到……党员、干部、志愿者、群众,各行各业齐参与,汇聚起了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自开展“465”工作以来,芦溪县推动解决停车拥堵、绿化破损、物业纠纷等问题710件。

  此外,党员在开展联户过程中,积极拓展工作范围、延伸触角,由“党员中心户”每月召集1次会议,组织联户党员下沉到网格,通过线下走访、线上沟通等方式,每月至少联系联户群众1次,做到“三了解、四掌握、五到位”(即了解家庭成员、了解生活状况、了解生产情况;掌握思想状况、掌握家庭困难、掌握就业情况、掌握诉求愿望;宣讲政策到位、民意收集到位、咨询答复到位、诉求解决到位、感情传递到位),广泛收集群众诉求,解决急难愁盼,获得群众一致好评。(实习生熊风雨 全媒体记者闵祥)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廖世杰

  来源:新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