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中间人”止纷争促和谐

九江市柴桑区公安局涌泉派出所构建“齐抓共管、协同治理”解纷新格局

2025年02月24日 09:51编辑:聂琪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解纷现场

“感谢民警帮忙调解,我们企业可以开始安心生产了……”近日,九江市柴桑区涌泉乡某砖厂负责人刘某向九江市柴桑区公安局涌泉派出所(以下简称“涌泉派出所”)办案民警表示感谢。此前,刘某与材料供应商、运货司机产生债务纠纷,无奈之下,刘先生报警求助。接警后,办案民警多次组织供应商、运货司机与刘某进行调解,最终在“365调解室”签订了调解协议,化解了债务纠纷,成功为企业排忧解难。

近年来,涌泉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探索创新化解矛盾纠纷新举措,积极构建“齐抓共管、协同治理”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努力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自2024年以来,涌泉派出所通过在辖区组建群防群治队伍,主动摸排各类矛盾纠纷67起,在“365调解室”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7起,调处成功率达98.97%。

民警走访自带马扎

自“三大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涌泉派出所民警在走访过程中都会携带一个马扎,碰到群众在田间地头、门口屋场,都能随时随地与群众促膝长谈,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在拉家常、“夸白”式的走访工作中,准确掌握当地的社情民意,发现和预防各类矛盾纠纷的风险苗头。

“前两天,瑞昌那边来了一名男子,在戴某家撒泼,说是有人骗了他感情,我们都跑去看热闹了。”近日,涌泉派出所民警像往常一样来到涌泉乡戴山村走访,在与村民拉家常时,得知了这一线索,当即来到戴某家中走访。戴某把民警迎进家,向民警诉说起自己当前的窘境。

2024年,戴某在瑞昌务工时,认识了陈某并开始交往,但最近因为矛盾已经分手。陈某却一直纠缠不放,几次上门找戴某讨要说法,并扬言要报复戴某及其家人。

在了解基本情况后,民警将陈某和戴某一起邀请到涌泉派出所进行调解,及时为陈某进行情感疏导,警告其不得有任何违法或过激行为。

事后,民警将纠纷调解情况通报给陈某户籍所在地派出所,两地公安协同做好双方当事人及家属的劝导工作,将纠纷化解在源头。

将司法调解和服务前移

“感谢民警为我洗白了冤屈。”涌泉乡黄洞村村民刘某某眼含热泪地对民警表达着感激。2024年年底,为帮助困难村民刘某翻新屋顶,刘某前妻刘某某请人将门口杂木砍伐后变卖,并自己垫付部分资金支付维修费用。刘某兄弟得知此事后,怀疑刘某某的此番举动是为了牟利,声称被砍伐的树木中有名贵树种,要求刘某某退还钱款,不然就报案让民警对其进行立案查处。刘某某受冤后要求民警为其主持公道。

于是,民警找到砍树工人、买树老板、村干部等人进行调查取证,在查明实情后,会同乡村干部、当地乡贤、老党员等共同为双方进行调解,最终消除了误解,化解了纠纷。

近年来,涌泉派出所积极推动乡综治中心入驻派出所合署办公,在派出所设立了“365调解室”。通过“庭所对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整合多方资源,主动将司法调解和服务前移,组建了由新乡贤、老党员、民警、法官、律师、乡村干部参与的矛盾纠纷调解队,达到了调化矛盾、调止纠纷、调顺心结、调近情感、调成和解的效果。

邀请“中间人”参与解纷

“老王,上次你家亲戚答应赔付的200元,给了对方吗?现在双方没再闹了吧?”民警来到一起大棚纠纷调处的“中间人”老王家中回访。

“早已经付清了,我担保的事情,肯定得让他兑现,民警同志请放心,他们绝对不会再闹了!”老王向民警拍着胸脯答道。

如何实现调解协议的有效监督和执行,真正达到“案结事了”目标,是形成调解工作闭环的关键一环。涌泉派出所在组织调解的同时,会邀请双方当事人的亲属或家族中有威望的长辈作为“中间人”参与其中。在拟定调解协议签字前,民警也会向法官和律师咨询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将调解工作做到公平公正、依法依规。

为监督协议的有效执行,杜绝因为单方反悔造成矛盾纠纷再次反弹,民警事后会对“中间人”进行跟踪回访,了解双方当事人的态度和想法,通过借助“中间人”的督促作用,彻底消除矛盾纠纷隐患。

2024年以来,通过“中间人”参与调解机制运行,涌泉派出所调处纠纷的协议履行率从原来的80%,提升到了95%,大大降低了辖区矛盾纠纷反弹的风险。

(文/图 罗兵 全媒体记者周浔)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程乘玉

  来源:新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