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9日 17:11编辑:贾辛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调解现场(图/受访单位提供)
赣闽交界处的武夷山脉深处,一片林地的归属牵动赣闽两省。当石城县赣江源镇政法委员赖海春查询林权档案时,一组异常数据引起他的警觉——被本地包围的92.3亩“飞地”(约8.6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竟在系统里神秘“隐身”。背后有什么隐情呢?
一块“飞地”
3月初,石城县文旅集团在赣江源镇赣江源村征地时触发了“补偿警报”——村民范某在领取青苗费时,使用的不是本人的林权证,而是15公里外的福建省长汀县铁长乡陈某父亲的林权证。
“石城县的系统显示这片林地周边林地全属赣江源镇,唯独这块‘空白’查无主人。”赖海春调取近年来林权归属数字化档案,在地图上圈出被赣江源村包围的“孤岛”,通过数据比对,赖海春发现,这块“飞地”原是福建省长汀县铁长乡陈某家祖产。
据了解,2018年,陈某的父亲将林地上的一片竹林承包给范某进行毛竹和闽笋经营,同时将林权证原件一并交给范某。
“因为父亲去世得很突然,我不知道家里还有一块林地。”当陈某得知此事后,在长汀县当地提出了上访。事后,陈某告诉记者,“怕江西干部袒护江西人,所以当时想请福建干部帮忙解决。”
跨省联调
“阿叔,陈家承包协议白纸黑字,您心里得有个数。”3月5日,赖海春带着石城县“实诚人”联调队队员叩开范家大门。面对用客家话解释政策的调解员,范某突然拍案而起:“江西干部怎么胳膊肘往外拐?林权证在我手里,补偿就该归我!”连串质问让调解陷入僵局。
6日,赖海春邀请陈某来到赣江源村调解时,陈某连村委会门槛都不愿跨,撂下一句“不信江西干部会帮福建人”便匆匆离去。
眼看事件陷入僵局,赣江源镇迅速吹哨,启动跨省域“平安联盟”应急机制。3月12日,由两地综治中心牵头,两地司法所、派出所、调解组织等6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进行跨省调解。
在长汀县调解室,当20世纪50年代泛黄地契与无人机测绘实景图形成证据闭环,赣江源村党支部书记用客家方言同步释法。面对确凿证据,范某最终同意归还林权证及领取的785元青苗费。
“真没想到江西的干部会帮我们福建人主持公道!”调解完成后,当陈某得知是赣江源镇主动查清林权归属问题,还牵头调解帮其拿回林权证,其面带愧疚,握住了赖海春的双手,诚恳地道出了这句话。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是客家人,哪里还分你我嘛!”陈某用客家话答道。
这起跨省矛盾纠纷得以解决的背后,是石城和长汀两县打磨多年的协作机制——依托“1+3+N”模式(1个联合调解中心牵头,3支调解队伍协同,N个村民理事会延伸调解触角),开展联调工作。截至目前,两地采用该机制累计化解边界纠纷23起,化解率达98%。(连永成 全媒体记者陈佳)
编辑:贾辛
校对:王小明
复审:吴旭
Powered by WILL 赣ICP备15001586号-4技术支持:新法治报
网站管理:新法治报社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邮编:330038
Copyright @ 2008-2017 平安江西网 版权所有
投诉举报电话:0791-8684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