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防群治消除火患

我省消防救援队伍着力构建公共安全治理新格局

2025年03月31日 18:12编辑:贾辛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开展消防安全宣传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背后,离不开行业监管部门日拱一卒。四季流转,穿着火焰蓝制服的消防监督员们行走在沿街小巷、敲响社区居民的大门、穿梭在不同的楼道、巡逻于宽阔的江边……

  我省消防救援队伍聚焦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九小场所”消防薄弱环节及防溺水风险,开展多维度安全治理行动,让“隐患早消、风险可控”,构建起公共安全治理新格局。

  部门联动清通道

  “楼道里停满电动自行车,连转身都困难,万一着火怎么办?”在赣江新区军隆小区,居民张女士的担忧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近日,该小区因业主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私拉电线充电被群众举报。赣江新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公安部门迅速行动,一场“楼道清障”行动拉开序幕。

  检查现场时,只见该小区某楼栋一楼大厅中停放着多辆电动自行车,影响居民通行。尽管墙上张贴着“禁止停放”的提示海报,但狭窄的过道、门厅、楼梯口仍被车辆占据。“一旦发生火灾,这些电动自行车就是‘拦路虎’!”赣江新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监督员洪洋当场责令物业联系业主整改,并依法对违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

  类似的检查也发生在景德镇市。连日来,景德镇市昌南新区通过多部门联动,探索源头治理新路径,应急管理、住建、消防救援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深入住宅小区开展专项整治。“‘飞线充电’、楼道停放看似方便,实则隐患重重。”检查中,针对违规业主,执法人员现场普法、开展安全教育。

  整治并非“一清了之”。景德镇市昌南新区同步推进疏堵结合:督促物业增设集中充电桩、划定规范停放区,并通过“消防安全小课堂”普及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知识。“现在充电方便又安全,谁还冒险拉电线?”居民李大爷指着新安装的充电桩说。

  “整改不能一阵风,必须常抓不懈。”赣江新区消防救援大队负责人表示,将通过“联合检查+智慧监控”模式,对电动自行车违规行为实时预警,同时联合社区开展“安全积分”活动,鼓励居民举报安全隐患,兑换消防礼品。景德镇市昌南新区则计划引入“社区消防志愿者”队伍,形成群防群治合力。

  定期上门查隐患

  在湖口县双钟镇桃源路,30余家小型制衣作坊密集分布。2024年年初,消防联合检查组工作人员走进周小枝的作坊,当时的场景令人心惊:布料堆积如山、没有防火分区、电线随意缠绕。“这么多年没着火,何必折腾?”周小枝的抵触心理,代表了多数经营者的心态。对此,湖口县消防救援大队副大队长徐芳拿出《湖口县制衣作坊消防安全十条硬性规定》逐条分析风险:私拉电线易短路、消防器材失效难应急、通道堵塞逃生无门……此外,“敲门行动”同步展开。湖口县消防救援大队消防监督员带着火灾案例上门,一帧帧火灾事故现场的画面让周小枝的观念开始转变:“要是真烧起来,半辈子心血就没了。”

  思想转变带动行动改变。周小枝主动联系施工队,增设室内消火栓和简易喷淋装置,并清理了堆积的货物。“整改到位,心里才踏实。”周小枝说。

  在九江市柴桑区科创园,优品智能制衣厂车间内缝纫机声此起彼伏。负责人汤增虎感慨道:“以前在居民楼里提心吊胆,现在园区有烟感报警、智慧巡检,放心多了!”为根治“九小场所”顽疾,九江市柴桑区出台专项方案,推动201家服装加工企业“退城入园”,政府投入4000万元改造标准化厂房,消防救援、住建等部门成立专班提供跟踪式服务。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九江市柴桑区科创园运营部部长李争晓介绍,园区构建“线上监控+线下巡检”立体防控体系,火灾隐患无处遁形。

  为防止火灾隐患“回潮反弹”,联合检查人员多次上门,帮助相关负责人梳理潜在的风险点,解决整改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确保整改不走弯路。“我们主要督促小型制衣作坊规范管理、安全经营,同时对拒不整改的进行处罚,将‘安全无小事’落到实处。”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科科长高丹说。

  这场“九小场所”治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赣州充分发挥“三员一队”作用,上千名消防员定期上门排查沿街店铺消防安全隐患。吉安组织消防宣教员前往“九小场所”开展“准消防员”消防技能培训。2024年11月,新余高新区向社区网格员发放100余张排查工作证,持证人员逐户摸排,将隐患录入全省“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治理行动平台。

  省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多部门出台整治方案,按照“党政领导、消安委牵头、公安派出所靠前、场所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乡镇(街道)属地责任”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开展“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治理行动,切实摸清全省“九小场所”底数和消防安全状况,集中整治一批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空中喊话防溺水

  每逢酷暑,赣江里不时出现野泳者。“水深危险,请勿游泳!”2024年7月13日下午,南昌市红谷滩区“生命护卫队”的喊声在江岸回荡。这支由消防员和志愿者组成的队伍,每日沿江巡逻,劝阻野泳者。

  “把头浸入水盆,体验窒息的感觉!”同一天,在红谷滩区凤凰洲街道上滩社区防溺水宣传现场,14岁女孩小夏在“脸盆憋气”游戏中脸色发白。“不能呼吸时,我才明白生命多脆弱!”这场寓教于乐的活动,通过急救演示、绳结教学、安全问答等环节,让200余名居民掌握了自救技能。

  面对少数执意野泳的群众,南昌市红谷滩区消防救援大队使出“黑科技”——无人机升空喊话:“您已进入危险区域,请立即离开!”同时,江岸音柱循环播放警示广播,巡逻队员紧盯重点时段,形成“地面+空中”立体防控网。

  “防溺水不能靠临时突击,必须久久为功。”南昌市红谷滩区消防救援大队负责人介绍,2024年暑期他们开展宣传活动30余场,发放资料2万余份,并在学校开设“防溺水课堂”。南昌市红谷滩区凤凰洲管理处则增设警示牌、救生圈和公共视频设备,打造“15分钟应急救援圈”。

  从电动自行车的“楼道清障”到“九小场所”的“刮骨疗毒”,从防溺水的“科技护航”到课堂上的“精准普法”,江西消防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破难题,织就了一张全民参与、全域覆盖的安全网。

  “消防治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省消防救援总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机制,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让隐患无处藏身。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在“火焰蓝”的守护下,各地各部门正向着安全发展的目标不断迈进。(文/图 全媒体首席记者胡榕

  编辑:贾辛

  校对:王小明

  复审:全来龙

  来源:新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