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善举最抚人心

江西推动见义勇为事业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2025年03月31日 18:11编辑:贾辛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被救少年一家向吴昊(左四)送去锦旗(图/受访单位提供)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事故,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面对不幸遇险的患难同胞,赣鄱儿女以血肉之躯铸就正义之盾,以见义勇为之举,铺就江西平安建设之路。

  近年来,江西省以红色基因为底色,以平安建设为抓手,推动见义勇为事业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让德善清泉浸润每一寸土地,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注入磅礴力量。

  凡人善举层出不穷

  “救命!”1月22日深夜,兴国县滨江东路浮桥传来急促的呼救声。一名少年不慎跌入湍急江流。正在与友人散步的吴昊闻声赶来,毅然跳入水中。他奋力托起少年头部,奋力游向岸边。在群众竹竿接应下,少年最终成功脱险。

  这一跃,让吴昊获评兴国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也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对红色基因的赓续。

  在赣州,这样的传承正转化为制度实践。近年来,赣州市平安办积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政法协调、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工作格局,将见义勇为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通过建立即时表彰机制、设立专项基金等举措,让善行义举第一时间被褒奖。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2024年4月,远赴海外工作的王朋朋接到鹰潭市红十字会紧急来电:其造血干细胞与一名4岁女童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他当即中断工作回国调整身体。历时两个月完成捐献,成为鹰潭市2024年度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并荣登2024年第三季度鹰潭市见义勇为勇士榜。

  在赣鄱大地,这样的见义勇为英雄层出不穷。2024年,江西省共256人获评“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其中8人荣登“全国见义勇为勇士榜”(2人牺牲)。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吴昊”“王朋朋”以凡人之躯托举生命之重的壮举。

  发动群防群治力量

  “你们送医很及时,不然后果难以预料。”2024年4月8日,南昌市公安局红谷滩分局生米派出所社区民警携“洪城义警”队员在巡逻时,发现一名昏迷女子,火速将其送医脱险。

  “洪城义警”是一支11万人的群防群治队伍,月均执行任务超8000次,其活力源于南昌市积极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群众团体纽带作用、社会组织协同作用,让见义勇为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并将南昌市英雄基金会作为资金筹措平台嵌入,设立“洪城义警”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对参与群防群治活动群众的奖励保障,有效解决了群防群治组织激励水平低、政府保障难、群众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

  在宜春,也成立了一支“袁州义警”队伍。“袁州义警”大部分由退役军人组成,共有队员1080人,分布在28个乡镇、街道,主要负责法治宣传、防暴处突、矛盾调解、禁毒反诈、救援救护、巡逻防控等工作,是一支在袁州区委政法委高位推动下的公益性群防群治力量。

  2024年10月4日,宜春市“袁州义警”在开展森林防火巡护时,偶遇一辆小车与电动车发生碰撞并招手向执勤车辆求助。“袁州义警”队员先是在事故后方放置三角警示牌提醒后方来车,紧接着询问双方当事人的情况并报告至辖区交警。在确保伤者情况稳定前提下,义警和城管迅速行动起来,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抚州市东乡区“四色义警队”构建起街巷平安网,赣州市章贡区“章贡义警”去年协助寻回11名走失人员……从偶发义举到机制化保障,标志着江西见义勇为事业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制度护航见义勇为

  1月24日,江西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林强为荣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称号的谢顺全送上慰问金、慰问信,向他致以祝福,对谢顺全面对突发紧急事件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的英勇举动致以崇高敬意。

  英雄壮举更需制度护航。近年来,江西构建起“表彰-保障-反哺”全链条机制: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特别安排40余万元慰问金,2025年春节前夕对117名见义勇为英模或家属进行走访慰问;鹰潭市在全省率先以制度明晰11类见义勇为情形,实现“发现即奖励、善行不过夜”;南昌市将造血干细胞捐献纳入见义勇为行为表彰范畴,让生命接力的善意不再“隐形”。

  见义勇为精神在赣鄱大地广泛弘扬,涌现出了一大批舍己救人、救危扶困的见义勇为英雄。“我们加大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家庭的权益保障、关心关爱,旨在促进形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社会风尚,为平安江西、法治江西建设注入见义勇为、崇德向善的精神动能。”林强介绍。

  法治利剑始终为义举护航。2024年8月12日,南城县17岁少年孟欣轩扶起醉酒摔倒的老人,反被误认为肇事者并遭掌掴。经警方调查还原真相后,诬告老人被依法行政拘留,孟欣轩则被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万安县一名缓刑犯幸某因勇救落水老人获准减刑3个月,并缩减有期徒刑考验期3个月。这是社区矫正法颁布实施以来,江西宣判的首例社区矫正人员因见义勇为获准减刑案件。两起事件,一则彰显“不让好人蒙冤”的法治决心,一则弘扬惩恶扬善的价值导向。

  从及时表彰到司法保障,从个体礼遇到体系化建设,赣鄱大地正以制度清泉浇灌德善之花,赓续传承红色基因,让见义勇为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文/连永成 全媒体记者陈佳

  编辑:贾辛

  校对:王小明

  复审:全来龙

  来源:新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