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日 06:36编辑:贾辛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新形势下,产生“四风”问题的土壤和条件还没有根除,更加隐秘的“四风”现象依然存在。我们必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回顾百余年的奋斗征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毛泽东首次提出“党风”的概念到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总结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求真务实始终是熔铸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鲜明品格。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发扬优良作风,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预防与打击腐败作为作风建设的主要举措,开创了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风险挑战与机遇并存,更需要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开路先锋,必须进一步强化担当精神,踏踏实实地谋事创业,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每一项决策部署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勇于挑重担、敢于啃硬骨头、善于打硬仗,面对矛盾和问题,要勇于解决,绝不回避、推诿,在重实干中彰显责任,在求实效中检验党性,以扎实的工作成效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加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聚共识,确保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学习和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要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引领,使其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从而自觉增强改进作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加强警示教育,通过深入剖析反面典型案例,让党员干部心中引以为戒、警钟长鸣,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促使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制度是定国安邦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摆在重要位置,出台和修订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文件。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必须进一步补齐相关制度体系中的短板弱项。要在全面梳理现有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定期对制度有效性、适应性进行诊断,确保有关规定条款符合实践发展需要。要针对“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反弹回潮等新动向,健全专项治理制度框架,形成问题发现、分析研判、专项整治、成效评估的闭环管理机制。要强化制度协同建设,通过建立跨部门联合督查机制、信息化监督平台和群众参与评价体系,推动教育预防、监督问责、考核激励等制度的有机衔接,最终构建起科学完备、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制度体系。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党规党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让制度真正成为约束党员干部行为的“紧箍咒”。(彭先荣)
编辑:贾辛
校对:王小明
复审:全来龙
Powered by WILL 赣ICP备15001586号-4技术支持:新法治报
网站管理:新法治报社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邮编:330038
Copyright @ 2008-2017 平安江西网 版权所有
投诉举报电话:0791-8684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