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黎川县司法局紧围绕法治强基”目标,通过“线上+线下”普法模式实现法治乡村建设全覆盖,创新“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即“三力联调”)工作机制,整合基层政法力量,从公共法律服务、执法监督和特殊人群管理三大核心工作提升普法质效,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法治动能。2024年数据显示,该县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公共法律服务群众满意度达97.6%,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线上+线下” 法治乡村新风景

  “这种带图带字的解释,比看条文清楚多了!”村民王阿姨指着漫画说。在黎川县日峰镇十里村法治文化广场,村民们围坐在漫画墙前,津津有味地讨论着民法典中关于宅基地纠纷的条款。这面由村“法律明白人”牵头绘制的案例漫画墙,将村内近年发生的婚姻纠纷、劳动争议等典型案例转化为生动的普法教材。

  这是黎川县司法局创新构建“四维普法矩阵”的缩影。该局整合党员干部、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五老”乡贤等力量组建12支普法轻骑兵,建立“群众点单—部门派单—志愿者接单”服务机制,精准对接群众法律需求。结合重要节点,该局还设立普法宣传摊位,“音、视、图、文”全方位吸引群众学法。

  线上平台同步发力,抖音《老杨说法》微视频IP已成为村民手机里的“法治课堂”。普法志愿者将黎川县日峰镇十里村宅基地纠纷案例改编成方言情景剧,累计发布原创普法作品30余条,单条最高播放量突破50万次。“现在打开手机刷刷视频都能学法律,还能给亲戚朋友转发,真的是太方便了。”村民小李笑着说。

  如今的黎川县,一张“线上+线下”的立体普法网络正在全域铺开,已创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6个,法治乡村建设覆盖率达100%。

  三维调解 矛盾化解更彻底

  “这片山林一直是我家地盘,你私自砍伐是什么道理……”2024年8月29日,黎川县厚村乡大源村村民余某因砍伐同村涂某竹林引发争执。厚村乡林长办迅速介入,通过三次现场勘测、法律宣讲及乡邻情谊疏导,明确林权归属并促成余某给予涂某经济补偿。

  该案是黎川县司法局创新构建的“三力联调”模式的生动实践。该模式系当地整合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基层政法力量,建立重大纠纷联合研判制度,通过“现场勘查+法律释明+情感疏导”三维调解法,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矛盾纠纷解决路径。2024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15次,排查隐患162起,预防矛盾纠纷101起,共受理调解案件666件,调解成功658件,调解成功率达98%。

  在信访调解衔接方面,该局设立访调对接工作室,将36件信访案件导入调解程序,创新“信访分流-调解介入-结果反馈”机制,通过司法确认绿色通道强化调解结果刚性保障,成功率达94%。

  “法律门诊” 基层治理有质量

  “这样的服务太及时了!希望能定期开展。”黎祥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企业代表感叹。近日,黎川县司法局会同黎川县工商业联合会、江西赣鼎律师事务所、江西小兵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共同对辖区内企业持续开展“法治体检”活动,零距离为企业“把脉问诊”,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该局构建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15个乡镇设立“法律门诊”,为108个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同时,创新“法治体检”专项行动,该局组织法律顾问为企业开展合规审查,开通微信小程序实现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线上办理。

  在基层执法监督领域,该局建立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台账,开展专项督查6次,整改问题23个。实施执法能力提升工程,该局组织法律知识和执法技能培训4期,覆盖基层执法人员300余人次。在追责问责方面,该局推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对5起不当执法行为启动问责程序。

  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该局建成县级社区矫正基地,创新“五个一”教育模式,开展集中点验、警示教育等活动42场次。建立“双走访”工作机制,司法所人员每月开展动态走访,为两类人员解决就业、生活困难127件。2024年,该局组织公益劳动2300余人次,两类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3%以内。(文/李美川)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