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赣州市章贡区的街巷里,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师傅”调解员每天穿梭于楼道间。他们手中的笔记本记录着因加装电梯引发的邻里纠纷、补偿争议等。
据统计,截至2025年4月,赣州市章贡区累计审核备案834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已完成施工608部,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展现了基层治理成效。
应调尽调 能调尽调
“2002年我就搬进来了,每天步行上下8楼,膝盖半月板都磨坏了。”近日,在章贡区南外街道东阳山小区,72岁的黄大爷感慨道。
这个位于章贡老城区的小区,有8幢8层的老楼,超半数居民是年过六旬的老人。2024年11月,黄大爷所在楼栋启动电梯加装工作。经过讨论,绝大多数业主签字同意加装电梯,但当施工队准备入场时,3户低层业主以通风、采光受影响为由坚决反对。
“装电梯会挡到我晒太阳,想都别想!”低层住户李灵(化名)态度强硬。
“老师傅”调解员肖佛养翻出民法典,向李灵解释相关规定:“即便有反对意见,只要符合比例,加装电梯工程仍可推进。”但是这未能完全平息李灵的不满情绪。“老师傅”调解员龙志红接过话茬:“您现在身体硬朗,但十年后呢?电梯装好了,你儿子孙子来看你也方便呀!”
经过调解员不懈努力,最终这栋楼的业主达成共识,高层业主给低层业主共计1万元补偿,加装电梯工程得以推进。
“强行安装电梯虽然合法,但是会激化矛盾。我们坚持做到应调尽调、能调尽调,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肖佛养告诉记者。
精准施策 打破僵局
2019年年初,章贡区南外街道银盛花园小区四栋一单元的业主均对加装电梯表示口头支持,但因资金分摊存在争议,加装电梯工程搁置了4年。
2023年10月,这栋楼的高层业主张某、王某向南外街道调委会申请调解。“当时未达到‘双四分之三’的规定,调解工作比预想的难得多。”肖佛养回忆,“老师傅”调解员首次上门走访时,低层住户或闭门不见,或当面摔门而去。
面对僵局,“老师傅”调解员采用“逐个击破”的策略:从低层的两名公职人员入手,经过数次上门沟通,最终促使两户低层业主签字同意。
2024年1月12日,在第四次调解会上,各方就资金分摊达成共识,这场持续4年的“拉锯战”画上句号。银盛花园小区由此成为南外街道第一个100%完成电梯加装工作的老旧小区。
“这个案例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南外司法所所长曾静懿告诉记者,该案入选了《江西省人民调解案例选编》(第一册)。
“睦邻议事” 解决难题
“在章贡区,因加装电梯出现矛盾纠纷的情况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总量的65%。”章贡区住房保障安置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服务室工作人员黄飞介绍,章贡区一直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着力调处化解加装电梯纠纷。
章贡区积极引导业主遇事商量、有事沟通。同时,设置社区、街道两轮调解程序,组织人民调解员加入工作专班,通过“睦邻亭”“议事亭”“夜话”等方式促成各方达成共识。
2019年,《章贡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办事流程》出台,从加装电梯工作实际出发,明确了加装电梯适用范围、完善了联合审查程序、规范了电梯施工质量安全监管标准。
据了解,章贡区住房保障安置服务中心牵头,成立了由街道、自然资源、住建、消防、城管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审查小组,累计审核备案834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已完成施工608部。
如今,章贡区东外街道白云村实现了“加梯全覆盖”,南外街道形成了“电梯+适老化改造”模式。2024年2月,章贡区以真实电梯纠纷调解案例改编的情景剧《有事好商量》登上赣州市春节联欢晚会。
“这不是简单地加装电梯,而是基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章贡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望楼却步”到“一键直达”,章贡区破解的不只是“垂直交通”难题,更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社区搭台、居民共治”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文/图 新法治报·赣法云朱春雨 连永成 记者廖世杰)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