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打造天然泳场 推动“水花行动” 我省积极探索防溺水新路径
让每一朵“水花”安全绽放
6月30日,夕阳西下,在南昌市红谷滩区的摩天湾天然泳场,游泳爱好者“劈波斩浪”,孩子们在沙滩上堆砌城堡,家长们在遮阳伞下享受美食,身着橙色马甲的救生员盯着水面……这幅安全惬意的亲水画面,正是我省积极探索防溺水新路径、构筑亲水安全屏障的生动写照。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河流、湖泊成为消暑纳凉的热门选择,防溺水工作进入关键时期。我省高度重视防溺水工作,成效显著:全省中小学生溺水事故数和死亡人数连续两年大幅下降。这份沉甸甸的平安答卷背后,是我省扎实推进“1+4+1”防溺水工程建设,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合力构建“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防溺水社会共同体。

高位推动 织牢防溺水“安全网”
6月20日,赣江“两滩七湾”天然泳场正式对外开放。这一重点民生项目的投入使用,标志着南昌在破解“野泳”难题、加强防溺水工作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安全是亲水的前提。据了解,每个泳场均配备了清晰的标识系统、便利的入水台阶、充足的救生设施以及整洁的更衣空间,提供“看得见”的安心保障。同时,依托智能摄像头,随时监控水域安全,运营时段有专业救生员与志愿者值守巡逻,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
近年来,我省不断完善防溺水工作机制,筑牢“安全堤”,守护“生命线”。近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的若干措施》,持续推进防溺水“1+4+1”(“同上一堂防溺水课”+防溺水“四个一”设施建设+“水花行动”)工程建设,最大限度防范和减少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
全省上下闻令而动、听令而行——5月,2025年江西省体育局公益防溺水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启动,公益防溺水讲师团成员分赴11个设区市,开展100余场宣讲活动;4月,2025年九江市预防学生溺水工作部署会议召开,推动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监管体系,凝聚“家校社”三方力量;4月,抚州市平安办、市防溺水办结合实际,制定《抚州市预防中小学生和幼童溺水工作指引》,有效防范中小学生和幼童溺水事故发生;4月,南昌市召开防溺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完善多部门协同、全链条防控的联防联控机制,巩固全域治理格局,杜绝麻痹大意,确保防溺水工作落实到位。
一项项举措落实落地,为守护万千家庭的平安幸福构筑起坚实屏障。
疏堵结合 “水花行动”守护成长
“我宣誓,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从我做起……”4月28日,广昌县水南圩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防溺水宣誓活动。据悉,广昌县在全县中小学校相继举行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水域”的安全意识深植每个学生心中。
预防溺水事故,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赣州多地发布有奖举报公告,积极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防溺水工作。德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建了一支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五老”巡防队,建立起覆盖全市16个乡镇(街道)的防溺水“安全网”,该市连续9年实现中小学生暑期溺亡事件“零发生”。
自2020年起,每到暑期,新余市就启动“水花行动”。这是一项以“教会学生游泳”为核心的民生工程,通过免费游泳培训、全域智能防控和社会协同共治,筑牢安全防线。
“水花行动”是我省“1+4+1”防溺水工程中“疏”的关键一环,旨在让学生“懂水性、会自救”。
“双腿屈膝,大腿带动小腿向前收拢,注意保持身体平衡。”近日,在宜丰县公安局石市派出所自建的露天游泳池旁,教练指导孩子们练习游泳动作。这是“水花行动”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鹰潭市教育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常态化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同时,部署开展“会水行动”,推进全市四至六年级学生游泳教育课程普及,进一步提升学生“会水”能力。

创新宣教 打造沉浸式课堂
我省各地打破传统,积极运用新平台新形式,让防溺水宣传“活”起来。
近日,武宁县第八小学开展的“珍爱生命·谨防溺水”直播活动引发广泛关注。民警、教练结合真实案例,打造沉浸式课堂,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防溺水宣传要取得实效,宣传形式要创新,要易于学生接受。”今年3月,黎川县第二小学将动员师生自拍自演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片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清单。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最终,该校决定以韵律操的形式宣传防溺水知识。
入夏以来,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聚焦乡村儿童防溺水工作,编写防溺水顺口溜,组织“护苗宣讲团”进学校宣讲。同时,推动建立“隐患随手拍”机制,群众可随时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微信群上报危险水域隐患等情况。
资溪县公安局组建“反诈和防溺水宣传队”,退休民警携手年轻民警走进社区,叮嘱居民“管好孩子,远离野泳”。
从线上到线下,从城市到乡村,从校园到社区,这些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激活了防溺水宣教新动能。
科技赋能 构筑全天候“智慧防线”
我省各地因地制宜引入智能设备,推动防溺水工作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从经验判断到精准干预跨越。
玉山县公安局创新推出“5G+防溺水告警系统”。该系统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5G技术,构建“识别—预警—干预—救援”四级防控体系。当学生靠近危险水域时,系统通过AI算法精准锁定其身份。声光警报与语音警报随即启动:“某某同学,此处禁止下水,请立即离开!”与此同时,预警信息通过短信、微信同步推送给家长、学校及网格员,形成“家庭—校园—社会”联防链条。
4月7日,在分宜县洋江镇洋溪河水域,分宜县公安局民(辅)警携带智能遥控救生圈,开展防溺水应急救援装备实操培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防溺水工作需要科技支撑,也离不开凡人善举。
今年1月20日15时10分,永丰县潭头乡政府干部汤彬彬和同事途经潭头大桥时,发现一名女童被困水中。汤彬彬见状,立即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营救。女童被救上岸时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情况危急。汤彬彬与赶至现场的医生一起紧急施救,但女童依旧未苏醒。随即,汤彬彬与他人一起将女童送往潭头乡卫生院。经医生全力救治,女童恢复意识,脱离生命危险。今年3月,汤彬彬登上中央政法委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
生命至上,严防溺水。我省持续探索防溺水新路径,让赣鄱大地的夏日水域成为群众身边的“平安港湾”。(文/图 新法治报·赣法云 实习生杨永春 记者万菁)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朱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