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萍乡市安源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叶建交在基层调研时指出:“志愿服务是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的关键力量。”在萍乡市安源区,一幅以“安源红”为底色、志愿服务为脉络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萍乡市安源区有机整合政法各单位、社会组织等志愿力量,让“安源红”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幸福360” “小花说法”“红色管家”等多个志愿服务品牌在基层生根发芽,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澎湃活力。

凝聚合力 架起连心桥
“叔叔阿姨,你们一定要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不要随意点击网上陌生链接。”近日,萍乡市安源区委政法委机关党支部组织在职党员来到丹江街道城南社区开展结对共建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党员们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宣讲解答等方式,向社区居民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反电信网络诈骗、反邪教、禁毒等相关内容,引导居民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增强依法维权意识,正确捍卫合法权益。近年来,萍乡市安源区委政法委坚持党建引领,机关30名党员加入志愿服务队,与城南社区结对共建,定期开展党的理论宣讲、反诈宣传、法律援助及环境整治等志愿活动30余次,切实服务文明创建与平安建设大局。
此外,萍乡市安源区政法各单位也立足自身职能优势,以特色志愿服务为载体,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构建起多元共治新格局。
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法院扎实开展平安志愿服务,常态化推进“双提升”法治宣传,紧密围绕“八五”普法重点,开展送法进企业、进校园、巡回审判、直播普法70余次,组织挂点村(社区)普法41次,深入校园参与“护校安园”30余次,以多元服务增强群众法治意识。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检察院创新组建“星火”检察为民服务队,在街道办事处设立流动服务点,精准对接基层需求提供“点单+订单”式服务,依托12309流动站、“检察蓝”普法广场及“检察1+N”模式,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活动200余次,发放资料5000余份。萍乡市公安局安源分局精心打造“安源女警工作室”,聚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充分发挥“她力量”,并深度融入360网格治理体系,探索“安源红·萍安蓝”“警网融合”,推动警务工作和网格工作深度融合,以柔性专业服务筑牢安全防线。萍乡市安源区司法局以“树立法治理念,提高服务水平”为核心,密集开展“法律明白人”主题志愿服务,创新“主题夜市普法”“生活集市法治宣传”等形式,并加强对新业态群体的“法援惠民生”专项活动,举办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志愿活动超百场,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推动法治精神在需求中生根。
安源政法力量正以志愿服务的点点星火,点燃基层善治的燎原之势,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书写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篇章。
组织赋能 筑牢信念根基
在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萍乡市安源区依托社工组织与禁毒志愿者协会,为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
萍乡市安源区将专业社工与志愿服务体系有机纳入平安建设总布局,形成了“安源红”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幸福360”品牌,精心构筑起覆盖全域的“安源红邻里之家”服务网络,62个站点成为平安志愿服务坚实的前沿阵地。目前,萍乡市安源区全面推行在职党员“双到双应”工作机制,116个单位党支部、1628名机关在职党员常态化下沉网格。在网格中,萍乡市安源区专业社工深度融入平安志愿者队伍,他们精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并深入网格,敏锐捕捉群众急难愁盼中的治理痛点。同时,萍乡市安源区还出台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积分激励举措,引导2238名新就业群体成为网格化治理的“移动探头”。在公益方面,萍乡市安源区积极实施“六社联动”模式,推进“朝夕相伴计划”“安源红星星之家”等公益项目,让“一老一小一特”等群体充分感受社会的温暖。如今,一支规模14万名注册志愿者、219支服务队、6400余名骨干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已然形成,点点星火终汇聚成守护万家灯火的磅礴力量。
在禁毒战场,萍乡市安源区1.5万名志愿者以“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10余载耕耘成立了萍乡市安源区禁毒志愿者协会。这支从“中国好人”段华胜动人故事中萌芽的队伍,创新实践“三情三定三帮”模式,构建起“帮扶者-受助者-接力者”的志愿循环网络。协会通过党支部“派任务、提要求”机制,将党的政策不断转化为志愿行动。近年来,协会联合平安志愿者力量,开展禁毒宣传活动百余场次,覆盖群众逾20万人次,发放资料10万余份,成为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文明城市的重要推手,并荣获萍乡市第六届“优秀志愿服务组织”“2022年度安源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
萍乡市安源区的实践深刻印证,当专业社工力量为志愿服务注入力量,当党建引领为志愿组织筑牢信念根基,社会组织便能真正成为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的关键动能。
激活末梢 破解治理难题
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沃土上,志愿服务组织如同活跃的“微细胞”,精准渗透社区末梢,成为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服务温度的关键力量。
2025年5月,萍乡市安源区部分老旧小区顶楼漏水纠纷频发。横龙街道红星社区“红色管家”老陈在巡查中发现后,一声“哨响”,迅速联动物业、业委会、施工方现场办公。凭借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调解经验,老陈仅用三小时便促成和解。目前,“红色管家”年均解决此类“微难题”百余个,居民满意度超90%。横龙街道以“红色管家”志愿服务队为核心,严选政治过硬、甘于奉献的“五老”人员、党员骨干、热心居民等担任“红色管家”,夯实队伍根基。推行“有事专找小管家”工作法,聚焦“微调解、微服务、微宣传、微聚力”,管家们身兼网格员、宣传员、调解员等多重职责,成为“管家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的灵敏触角。
“投资高息是陷阱,养老钱袋要捂紧!”清晨的菜场入口,“法律明白人”李阿姨手持快板,用方言将防诈知识编成顺口溜,引得买菜居民纷纷驻足,这正是萍乡市安源区凤凰街道“小花说法”的日常普法场景。线上,“小花说法”短视频覆盖辖区90%居民,其中《养老诈骗避坑指南》单条点击超20万次。凤凰街道花园社区以“小花说法”为品牌,开创沉浸式普法新格局,精心打造“一步一景、一居一法”的法治文化园,让居民在漫步中感受法治熏陶。“小花说法”志愿服务队在国家安全日等时间节点,通过接地气的“小花说法”视频号、抖音号,用“群众语言”精准释法;快板说法、书法写法、诗歌诵法等创新形式广受百姓欢迎。这实现普法宣传从“有形覆盖”到“有效入心”,为基层社会治理筑牢坚实法治根基。
萍乡市安源区横龙街道的“红色管家”与凤凰街道的“小花说法”,虽路径各异,却殊途同归——它们都以志愿服务组织为支点,将精细化服务与精准化治理延伸至基层。此外,萍乡市安源区其他乡镇(街道)也将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中。萍乡市安源区丹江街道贺家湾社区组建环保、理论宣讲等特色志愿分队,开展清洁绿化、文化娱乐及困难群体帮扶,22名志愿者常态化服务社区;五陂镇平安志愿者深入乡村、学校开展普法宣传、反诈教育等活动,安源镇志愿队设立“红邻里食堂”日均服务10位~20位老人。各乡镇(街道)志愿队伍还依托“屋场贴心会”“居民议事会”等平台,协同开展矛盾调解、治安巡逻、反诈宣传等活动,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服务精准、共筑平安”的志愿网络,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随着各项机制日益完善,平安志愿者共同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图景。这些活跃在街头巷尾的安源“志愿红”,正将温暖传递到安源的每个角落、每个心房。(文/图 新法治报·赣法云 郑小丫 记者陈佳)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