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工作人员为我解答,接下来我可以更好地和保险公司沟通我儿子理赔的问题了。”6月20日,市民谢先生在吉安市青原区综治中心拿到清晰的理赔指引时,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这个集“受理、调处、解决”于一体的社会治理“全科服务平台”,正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告别调处矛盾纠纷“四处奔波”的困境。

近年来,吉安市青原区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专业力量扎根一线,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构建起“一站式”解纷服务站。

群众咨询法律问题(图/徐雯)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今年春节前夕,13名群众来到吉安市青原区综治中心,反映某公司长期拖欠他们的工资。该中心工作人员了解到,他们中的多数人为外省务工人员。

为此,该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迅速启动“一免一简三快”工作法,及时开启延时服务,做到当天来访、当天受理,对其免予经济状况核查,指导其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指派5名专业律师承办该案。最终,通过劳动仲裁程序,成功为13名群众拿到工资、经济补偿金等43万余元。

7月11日,记者走进该中心二楼,一面挂满锦旗的墙格外引人注目。“为民解忧 敬业正直”“倾情疏导暖人心 调解有方化纠纷”……一面面锦旗无声诉说着群众对这个“解纷枢纽”的认可与感激。

据悉,自2024年4月运行以来,该中心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1件。

“谢谢你们帮我追回了工资!”6月17日,老王专程来到吉安市青原区综治中心重大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东井冈调解工作室,将一面锦旗送到工作人员手中,以表达谢意。

据了解,5月底,老王来到东井冈调解工作室寻求帮助,称雇主拖欠他3.9万元的劳务费。工作室受理后,迅速组织工作人员联系雇主,并协调双方面对面调解。最终,在调解员耐心劝导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调解协议。

“以前调解像唱‘独角戏’,现在像‘大合唱’。”东井冈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郑琳花告诉记者。

该工作室由两名经验丰富的退休干部与一名大学生书记员组成,截至目前,已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61件。

吉安市青原区综治中心汇聚了行政、司法等专业力量,打造了“杨慧芝群众工作室”、值夏镇白保忠调解室、河东街道郭世检调解室等品牌调解室,构建起多元化、专业化的调解格局。

据了解,吉安市青原区共成立了159个基层调解委员会、培养了698名调解员骨干。他们与网格员、平安义警、“法律明白人”、乡贤调解队等力量,共同构建一张基层调解网,让矛盾在源头被发现、于萌芽中被化解。

变“被动接诊”为“主动巡诊”

“以前化解矛盾只能被动等待问题上门。”吉安市青原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王文斌告诉记者。为破解这一难题,吉安市青原区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责任明确”的原则,将全区划分为328个网格,每个网格整合镇村干部、党员、专(兼)职网格员等力量,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变“被动接诊”为“主动巡诊”。

据了解,网格员依托农闲午后、茶余饭后等碎片化时间,通过“板凳会”“田埂谈”等家常式互动,传递惠民政策,收集民情民意。

针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分级处置机制:网格内能解决的,第一时间就地化解;需要多部门协调的,启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同时,建立事后回访机制,以“跟踪到底、问效到人”确保问题不反弹、服务提升不松劲。截至6月底,全区共摸排矛盾纠纷884起,化解855起,化解率达96.72%;多轮次入户听诉118327户(次),实现入户全覆盖;累计收集意见建议2622件,办结2387件,办结率91.03%。

近日,在全省县级综治中心首轮等级评定中,吉安市青原区综治中心被评为一级综治中心。  (文/新法治报·赣法云 徐雯 实习生邹自清 记者王晓明)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