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夏日午后的阳光洒在南昌高新区麻丘镇厚溪村的空地上,新建的“安全泳池”里,十几个孩子正在嬉笑打闹。民警与志愿者站在池边,时不时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不远处的瑶湖岸边,一架无人机正贴着水面缓缓飞行,机身上的摄像头清晰捕捉着岸边的动静,偶尔传来“注意安全,远离水边”的广播声。

这两个看似寻常的场景,是南昌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防溺水工作的生动缩影——自2020年以来,辖区连续五年保持在校学生“零溺亡”,一张由责任、科技与温情编织的安全网,正守护着辖区每一片水域。

孩子们在“安全泳池”游泳(图/受访单位提供)

让孩子告别野泳

厚溪村一位阿姨站在泳池边,看着孙子在玩水,脸上笑容可掬。“以前一到暑假,最怕的就是孩子偷偷跑到村外的河里游泳。”她的担心并非多余,麻丘镇地处抚河沿岸,大小河涌交织,往年暑假,村干部每天都要沿着河岸巡逻,总有些孩子趁着大人不注意,偷偷溜去野泳,让人提心吊胆。

这样的情况在今年夏天有了改变。“辖区暑期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的重点人员有1894人,我们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作用,做好防溺水工作。”南昌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治安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高新分局部署下,麻丘派出所推动防溺水工作深度嵌入村级治理体系,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6月下旬,派出所整合资源,在麻丘镇厚溪村和长江村两个村试点建设标准化“安全泳池”。

泳池按照专业标准设计,水深控制在1.2米以内,四周加装了防护栏杆,同步配齐各项安全防范设施、配备安全员,暑期下午免费开放,持证救生员全程在岗值守,村干部会轮流在池边当“防护员”,还趁着孩子们休息的间隙,讲解防溺水知识。

7月以来,在属地派出所的协调下,艾溪湖管理处在人员密集的邓坊村、艾湖村、艾溪村搭建了3个简易拼装泳池,昌东镇在巷口安置房小区和昌东三小搭建了2个简易拼装泳池,均配备了专门安全员,并安排村干部值守,为村民特别是青少年提供安全、便利的亲水场所。

一位值守村干部感慨:“如今家门口有了‘安全泳池’,孩子们玩得开心,我们家长安心,真正办了件实事!”截至目前,该分局共为孩童提供免费游泳2000余人次。

无人机巡防填补盲区

瑶湖是南昌市区最大的内陆湖,岸边杂草丛生,有些隐蔽的河湾成了野泳者的“藏身地”。据介绍,高新公安分局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依托无人机机动灵活、视野广阔等优势,对重点水域实施重点时段巡查。

据民警介绍,无人机搭载了喊话器,一旦发现野泳或危险嬉水情况,飞手可立即通过机载音响发出远程警示:“水深危险,请立即上岸!”将风险扼杀于萌芽状态。

除了空中巡查,地面防控也在同步加强。高新公安分局强化水面与岸线联动,采用“步巡+车巡+船巡+无人机巡+视频巡”常态化巡防机制,对重点区域摸排,在原有的258套“四个一”建设基础上,补齐加密91套,确保隐患点位整改率达100%。

治安大队沿着瑶湖、艾溪湖的主要航道巡逻,船上配备了救生圈、抛投器等设备,遇到突发情况能随时救援。各派出所还联合社区、志愿者组建巡逻队对重点区域徒步摸排。空中有无人机、水上有巡逻船、岸边有巡逻队,三层防控网让辖区261处重点水域实现“无死角”防护。

“水花行动”培训游泳技能

南昌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立足实际,依托“党政牵头、部门协作、属地负责、家校联动、社会参与”机制,持续推进以提升学生“会水”能力为核心的游泳教育普及行动。在艾溪湖派出所,联合艾溪湖管理处开展“水花行动”公益免费防溺水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并组织“小手牵大手”见面会,邀请家长参与,确保宣传教育无遗漏。

该派出所推动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学高新校区、保利香槟社区游泳馆开展“水花行动”,免费为游泳爱好者及重点对象提供专业游泳及防溺水技能培训。昌东派出所协调辖区高校游泳馆开展“水花行动”免费游泳课程,让辖区学生在专业教练指导下掌握游泳技能。据统计,该分局为学生提供免费游泳培训1200余人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位家长说,“活动不仅增强了孩子的安全意识,更让他们掌握了一项基础自救技能,为安全加了一道‘阀’。”

针对留守儿童这一重点群体,社区民警还开展了“一对一”走访。今年4月以来,社区民警对1894名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等重点对象“面对面”培训,让安全理念入脑入心,同时,联合教育部门深入校园,通过案例警示、情景模拟、器材演示等形式普及“六不两会”知识,已开展200余场安全课。(王润武 龚辰欣 记者程呈)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全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