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4日 10:38编辑:聂琪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路面检查
夏季交通安全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江西省公安厅交管总队高速交警二支队(以下简称“二支队”)以“布警路面、科技赋能、数据驱动、错时联勤”四大举措为抓手,通过构建“十分钟处警圈”、首创视频事件检测系统、建立高风险车辆数据库、规划错时巡逻路线等创新实践,实现路面见警率、管事率双提升,事故预防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警多能 以快制胜
盛夏的赣鄱大地上,一条条高速公路如动脉般贯通南北。如何在“点多线长”的特殊路网上实现快速响应?二支队给出的答案是:以“驻警点+可用资源+区域联动”构建高效响应网络,让警力“离警情更近,离群众更近”。
“我们将辖区划分为15个路段,打破传统大队管辖界限,设置36处驻警点,成功打造‘十分钟处警圈’。”该支队支队长张武斌介绍,这些驻警点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1+N”模式整合高速公路经营单位、服务区、收费站等资源,形成“驻警点为枢纽、可用资源为支撑、区域联动为保障”的快速响应体系。
在二支队第二大队辖区,这一模式被具体化为“3+1”驻警布局:在原有庐山服务区、永修服务区、德安中队3个驻警点基础上,新增由非值班大队领导驻守的艾城驻警点,实现重点路段“10分钟全覆盖”。
不仅如此,二支队还充分发挥“一警多能”的作用,依托路面驻警开展警情快处、事故处理、路面巡逻、重点车辆管理、违法整治及安全宣传等各类勤务,实行 “动态巡查”与“定点值守”相结合、“线上巡查”与“线下巡查”相补充的工作模式。这一模式切实提升了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的见警率、管事率,夯实了夜间防控基础。
截至目前,该支队共协调高速公路经营单位调剂驻警点办公室10间,警情处置到场时间由原来的平均15分钟缩短至10分钟,为群众的安全出行提供了保障。
“高速公路事故救援就是与时间赛跑,早一分钟到场,就多一分挽救生命的可能。”张武斌表示,如今无论是追尾事故还是车辆抛锚,驻警点民警都能在10分钟内抵达现场,这种“以快制胜”的理念正成为保障群众出行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视频预警 快速感知
如果说驻警点是“地面哨兵”,那么科技手段就是“空中鹰眼”。
据了解,该支队在夏季交通安全整治“百日行动”中,积极引入科技力量,在全省高速公路首推视频事件检测系统,融合事件检测服务器与公共视频画面,对违法停车、行人上高速公路、路面散落物等路面动态隐患实现主动分析预警,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大大提升动态隐患的快速感知能力。
“修平高速公路0KM(修水北互通)处有一辆7座商务车违法停车并下客。”5月31日9时37分,视频事件检测系统预警声响起。该支队指挥中心立即联系驾驶员,责令其驶离,并调度路面警力布控。经查,该车不仅违法停车,还存在超员载客、非法营运等行为。这起动态隐患的快速处置,正是科技赋能的生动写照。
该系统通过融合事件检测服务器与视频监控画面,对违法停车、行人上高速公路、路面散落物等12类动态隐患实现“主动分析、自动预警”。“以前靠人工巡查,眼睛看花了也难以及时发现。现在系统24小时‘站岗’,隐患一冒头就被‘揪’出来。”该支队指挥中心民警周靖感慨道。
数据显示,该系统上线后,动态隐患发现率提升60%,处置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这种‘线上巡查+线下处置’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让民警能更快速地处理各类隐患,还减轻了民警工作强度,让他们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重要工作中。”该支队分管指挥调度工作的副支队长张沛说。
智慧大脑 精准打击
在二支队指挥中心,一块大屏幕实时显示辖区车流数据。这里不是简单的“监控中心”,而是运用大数据思维的“智慧大脑”。
“我们每周组织秩序、事故、科技等部门会商研判,建立了4个大数据模型,专门锁定超员、疲劳驾驶、非法营运等易肇事肇祸车辆。”二支队指挥中心负责人柯萌介绍,通过分析“涉及省份、通行路线、通行距离、通行频次、通行时段、车辆特征”等要素,对本地及过境的重点车辆进行精准画像,222辆高风险车辆随之浮出水面。
7月12日19时44分,指挥中心通过分析发现,一辆私家车计划前往江苏,核载9人、实载10人(其中4名是暑期出行的“小候鸟”)。民警立即调度第三大队在修平高速修水西收费站布控,当场查实其非法营运且超员的违法行为。
7月15日10时26分,一辆多次绕行逃避检查的新能源车进入指挥中心民警的视线。指挥中心通过分析其落脚点,调度第二大队民警在福银高速艾城收费站精准拦截,最终对其作出5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这些车辆就像‘移动炸弹’,现在有了数据支撑,我们能‘提前预判、精准打击’。”该大队副大队长陈伟栋说。
通过大数据模型的分析和研判,公安交管部门能够精准锁定高风险隐患车辆,提前介入,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一车一档、动态管理、重点盯控的方式,让每一辆高风险车辆都处于监管之下,可大大降低其肇事肇祸的风险,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科学布警 错时联勤
7月21日,一场专题会议在二支队召开,部署推进“错时联勤”“支线支援主线”勤务模式,规划4条错时巡逻路线,并在福银高速昌九段试点运行。
检查重点车辆
据了解,该支队根据赣北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综合地形、流量、事故、警情等因素,明确双向八车道、大型桥梁、隧道密集等路段为管理重点,打破大队管辖界限,相邻大队在常态情况下实行“错时联勤、峰时叠加、定巡结合”的一体化勤务,警力配置根据实际动态调整。
这种模式的效果已在实践中显现:在福银高速昌九段,以往“各管一段”的巡逻方式变为“交叉巡逻、互补覆盖”,其中第四大队、第六大队分别在永武高速梅棠收费站、杭瑞高速马回岭收费站常态化驻警,巡逻覆盖部分路段,推动重点时段见警率提升40%。“以前遇到车流量大时,可能顾此失彼。现在警力‘跟着警情走’,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第二大队相关负责人孙捷说。
“通过实行错时联勤、峰时叠加的巡逻勤务模式,有效提升了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的见警率管事率,夯实了事故预防基础。”张武斌表示。这种根据流量变化灵活调整警力的方式,让警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在不同时段实行错时联勤,可避免警力部署出现空档期,确保对重点路段的全天候管控。
从“十分钟处警圈”到视频事件检测系统,从“大数据模型”到“错时巡逻路线”,二支队正用一系列创新实践,让“安全”比风险“快一秒”。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他们用责任与担当织就“安全网”,守护群众出行平安。
(文/柯萌 李绍文 记者闵祥 图/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吴旭
Powered by WILL 赣ICP备15001586号-4技术支持:新法治报
网站管理:新法治报社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邮编:330038
Copyright @ 2008-2017 平安江西网 版权所有
投诉举报电话:0791-8684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