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判决书兑现为“真金白银”

安福县人民法院持续开展终本清仓专项行动

2025年09月05日 04:04编辑:贾辛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终本(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是法院在执行过程中,鉴于被执行人确实无财产可供执行,或其财产暂时无法处置,而采取的一种临时性结案方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一些此类案件被积压。安福县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安福法院”)积极探寻破局之策,通过“府院联动、警务联动、社会参与”三大机制协同运作,使终本不再成为执行的“终点”。2025年,安福法院持续开展终本清仓专项行动,促使“沉睡”的判决书兑换为人民群众手中实实在在的财产,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在司法领域的获得感、满意度。

执行现场(图/受访单位提供)

布好多元共治“一盘棋”

找不到人、找不到财产、财产处置不了,这些原因导致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案件,往往会成为经年累月的执行积案。

为此,安福县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合力攻坚 终本出清”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召开安福县综合治理执行难暨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形成了“县委书记统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在党委统领下,构建“五个一”行动组织架构,确保党委统领、部门联动、乡镇村协助的有机贯通,形成专项行动的强大合力。

这一联动机制在安福法院处理一起健康权纠纷终本案件时中得到生动体现。申请人李某与被执行人彭某因琐事发生打斗,法院判决彭某等人需赔偿李某7万余元。该案终本以后,执行法官再次联系该案的双方当事人,并联系乡政府、村委会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案件和解,告知彭某等人拒不履行将面临刑事追责。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彭某等人一次性支付剩余全部款项。

打造协同作战“一把剑”

“人难找、财难寻”是终本案件清理的大难题。面对这一挑战,安福法院与公安机关建立深度协作机制,让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无处遁形。在“终本清仓”专项行动中,强化与公安机关的协调联动,推动警务联动机制常态化、实质化运行。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精准区分恶意失信与客观“失能”,既对规避执行行为依法采取失信惩戒,又避免“一刀切”误伤确无履行能力的当事人。

这一机制在执行一名逃避多年的“老赖”时发挥关键作用。当被执行人陈某开车至井冈山景区时,被井冈山市公安局交管大队茨坪中队成功拦截控制。这起历时多年、标的达120万元的合同纠纷案,因警务联动机制而迎来转机。面对法律威慑,陈某当场履行20万元并与申请人达成和解协议。“法院和公安的高效联动,让我等了多年的欠款终于有了着落!”申请人朱某握着执行干警的手感慨道。

据悉,今年以来,安福法院向公安机关发出协查函36份,协助扣车30余辆,查询长期“失踪”被执行人的出行轨迹及电子户籍信息。

织就基层治理“一张网”

终本案件清理不仅需要法院发力,更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强大合力。安福法院创新构建“法院+社区+村委会(街道)”协同治理机制,借助基层干部群众熟悉本地情况的优势,在查人找物、财产调查、线索提供等方面多方聚力,促成和解履行,实现应清尽清、能执尽执。

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终本案件中,被执行人方某居无定所。执行法官按照“一案一策一专班”的工作模式,联动当地政府、村委会等力量,全面核实被执行人方某的财产线索并再次锁定被执行人的行踪,动员乡贤乡亲说情说理,使这起长达5年的“骨头案”成功化解。

不仅如此,安福法院还通过公开曝光和悬赏举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自终本清仓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公开悬赏23期28人,发布失信曝光4期34人,形成强大舆论压力。一名被曝光的被执行人在亲友的劝说下,主动联系法院履行了拖欠多年的8万元债务,其坦言:“天天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实在受不了。”

随着府院联动、警务联动、社会参与的治理网络越织越密,终本案件这一长期困扰法院的“历史包袱”正被有序化解。安福法院在集中攻坚的同时,积极探索常态化治理机制,从源头减少终本案件增量。严把首执案件执行质量关,建立动态监控台账,定期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和线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被执行人财产状况进行复查。执行法官用奔波的身影和辛勤的汗水兑现着司法为民的庄严承诺,让“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

 (戴博瑞 记者王白如)

编辑:贾辛

校对:王小明

审核:朱叶

  来源:新法治报·赣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