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有身份证明,可以继续读书了!”9月8日,在崇仁县公安局郭圩派出所(以下简称“郭圩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15岁的小睿(化名)从户籍民警手中接过居民户口簿,将上面的内容看了一遍又一遍。这份迟来15年的身份认可,背后是一段民警历时4个月、辗转多地多部门的暖心帮扶故事。

上门走访发现“黑户”少年

今年5月,郭圩派出所民警杨平在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时,发现15岁的少年小睿竟然一直没有户口。经耐心询问得知,小睿的父亲因个人原因长期在外地,其母亲在小睿1岁时便离家出走了,从此杳无音信。

小睿一直由年迈的表姨公、表姨婆抚养长大。因缺乏关键的出生证明等材料,小睿的落户事宜迟迟未能办理。没有户口的他无法正常享受社会福利,只能在镇上的中学借读。

“小睿吃百家饭长大,很乖,学习成绩也好,不能耽误了他的前途啊!”老人拉着杨平的手,希望民警帮忙在孩子中考前将身份证明办下来。

“孩子的未来不能等,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杨平将情况向单位汇报后,郭圩派出所高度重视,安排民警首先将户口补录的材料上报至崇仁县公安局户政部门。核实相关情况后,户政部门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导。

奔波4个月寻找出生信息

有了政策指导后,最关键的是补齐落户所需的证明材料。由于时间久远,小睿的出生情况核实难度非常大。民警多次前往小睿出生的县中医院,翻查15年前的原始档案记录,并积极与县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沟通协调,可一无所获。

“难就难在小睿的出生没有任何记录。”杨平告诉记者,办理户口必须要有出生证明,或者能够明确证明其出生日期的材料。杨平找到小睿的父亲,为父子俩办理了亲子鉴定。此外,还深入小睿居住的村庄,走访了其亲属、邻居、村干部等10余名知情人士,分别制作了询问笔录。据了解,小睿在1周岁时,亲戚曾为其办过周岁宴,多方信息都指向同一个日期。

这些证据还不够。杨平想到村里往往有族谱,可作为一项重要的书面证据。他立即联系村干部,前往小睿老家祠堂调取了记录其出生日期的族谱,最终形成了完整、严谨的证据链条,证明了小睿出生信息等情况。

在收集齐所有申报材料后,民警迅速为其整理提交补录户口申请。最终,小睿成功办理了落户手续。历时4个月,当民警将印着小睿名字的居民户口簿交到小睿手上时,所有参与此事的工作人员都倍感欣慰。

“孩子终于有了身份!”杨平感慨,小睿在远亲们的照顾下长大,能保持不错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品德,有机会继续读书、拥有新人生,一切努力都值得。

就在拿到居民户口簿的当日,小睿一家将一面锦旗送到郭圩派出所民警手中,感谢民警的辛勤付出。(黄育彬 傅斯瑶 记者程呈)

编辑:何山

校对:王小明

审核: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