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记者从南昌市老城区房屋屋顶整治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获悉,屋顶漏水、隔热层破损一直是困扰老百姓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老百姓烦心事,改善城市形象,南昌市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谋划启动老城区房屋屋顶整治试点工作,选取5个片区进行整治试点,涉及房屋417栋、屋顶面积约23.31万㎡。在出资方面,居民住宅由市区两级政府负责出资,屋顶清杂、翻修等费用均由政府承担,居民不需花钱;非居民住宅由属地政府动员业主单位,按照《老城区屋顶整治试点技术导则》自行进行整治。

选取5个片区试点

据介绍,按照“房屋年代较早、老化渗漏问题较多、产权较为清晰、区位具备一定代表性”的原则,南昌市共选取5个片区进行整治试点,涉及房屋417栋、屋顶面积约23.31万㎡,其中居民住宅面积约15.51万㎡。东湖区试点片区位于民德路、榕门路、叠山路、子固路合围区域(不含历史风貌区控制地带);西湖区试点片区位于八一大道、中山路、孺子路、系马桩街合围区域;青山湖区试点片区位于南昌火车站东广场、洛阳路、洪都高架、进外路合围区域;青云谱区共2个试点片区,片区1位于洪都高架、新溪北一路、新溪桥西一路,洪都幸福泉幼儿园合围区域(洪腾高架两侧);片区2位于南一环路,京山老街、三店西路、麻纺宿舍合围区域(迎宾北大道两侧)。

以上试点区域均处于热门景点周边、高架周边等重要视野廊道范围,包含住宅、商业、厂房、学校等多类型建筑,经过试点探索、总结经验,将为下一步推进屋顶整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楼一策”给出整治方案

老城区房屋屋顶现状、使用功能纷繁复杂、各有特点,按照一个标准、一张设计图的常规模式难以达到整治效果。

为精准确定整治方案,南昌市组织属地政府开展了全方位的摸底,对房屋年代、产权性质、屋顶面积、屋顶现状、结构安全、破损程度等情况进行了细致的现场调查,汇总梳理形成了试点房屋数据库。同时,南昌市组织技术力量编制了《老城区房屋屋顶整治技术导则》,明确了各类型屋顶的整治方式、工序、颜色、材质等原则。各属地政府聘请设计单位按照《技术导则》,结合摸底情况“一楼一策”给出整治方案。在拆除屋顶违章搭建的基础上,南昌市将重点开展以下整治:对屋顶垃圾杂物、闲置物品进行清理,达到干净整洁;对零乱的空调室外机和管线、无序种养的花草等定点归类摆放,达到整齐有序;对已破损的老旧隔热板、老旧防水层进行维修修补。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在符合城市设计规划和消防、结构安全等要求的前提下,可开展绿化、美化等改造。

另外,在此次整治工作中,南昌市将摸清影响屋顶改造的屋顶建筑实际情况,做到分类治理。对影响工程项目改造的违法建设,南昌市将依法依规做好拆除工作。对拒不整改的,南昌市将要求属地城管执法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拆除工作,以确保工程项目顺利推进。

政府承担居民住宅翻修费用

在群众关注的出资方面,为减轻居民群众负担,南昌市将本次试点工作分成两个出资类型,其中,居民住宅由市区两级政府负责出资,屋顶清杂、翻修等费用均由政府承担,居民不需花钱;非居民住宅由属地政府动员业主单位,按照《老城区屋顶整治试点技术导则》自行进行整治。

此外,在整治方案制定过程中,南昌市要求各属地政府广泛征求居民群众意愿,得到群众的认可支持;在改造工程完工时,邀请群众代表参与竣工验收,共同监督项目质量。不仅如此,市人大常委会已全程跟进、监督本次屋顶整治试点工作,计划将老城区屋顶整治列入2026年市政府民生实事人大票决项目持续推进。

据悉,该工作于今年6月启动,目前南昌市各区均在积极推进前期手续办理、入户宣传、清杂拆违等前期工作。根据南昌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计划今年9月底前所有试点项目完成前期手续办理,施工单位进场,11月底前完成竣工验收。试点完成后,对群众满意度开展回访调查,重点了解群众对屋顶整治工作的改进建议和合理诉求,了解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总结试点经验,为下一步深入推进老城区房屋屋顶整治工作做好准备,让民生政策惠及更多群众。(首席记者王琨)

编辑:何山

校对:王小明

审核: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