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剑指餐饮“隐形收费”

附加收费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 律师:应为几元收费“较真”

2025年09月24日 08:47编辑:聂琪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漫画/刘晨阳

9月15日,一条“8个月婴儿没喝茶被收茶位费”的帖子冲上热搜。据悉,广东的黄女士等13人(含2名婴儿)前往一家海鲜大排档用餐,婴儿在未使用碗筷、没喝茶水的情况下被收了茶位费。黄女士当场要求店家退回茶位费,遭到拒绝。媒体曝光后,商家道歉并退回这笔费用。

事实上,餐饮行业这类附加收费项目较常见。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餐饮市场经营行为,分宜县人民检察院(下称“分宜检察院”)针对辖区餐饮行业违规收费问题开展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记者实地调查南昌一些餐饮店发现,餐饮行业附加收费情况较为普遍。省人大代表陈虹认为,应以透明化杜绝信息不对称,以信用体系提高违规成本,通过制度设计实现对违规收费的长效治理。

检察建议促成“隐形收费”整改

“以后要规范经营,明码标价,切忌违规收取一些‘隐形费用’。”近日,分宜检察院检察官黄菁在对一家餐饮店进行回访时提醒。

今年3月,分宜检察院发布了关于餐饮行业市场经营行为的电子调查问卷,并抽查了12345投诉热线收集的268条信息,了解到部分餐饮店存在违规收取餐具费、开瓶费、纸巾费等附加收费项目的情况,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随即,检察官前往辖区餐饮店、酒店抽查。检察官发现,某酒店收取了餐饮服务费,但未在店内以显著方式标注服务收费项目;在某土菜馆,消费者被违规收取了5元餐具费。之后,检察官还走访了一些饭店以及餐饮公司,发现普遍存在违规收取附加费用的情况。为此,分宜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行动。

4月30日,分宜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律师、公益诉讼观察员担任听证员,相关部门参会。会上,检察官展示了调查证据,听证员和相关部门均认可检察机关查明的事实。会后,检察机关向相关部门公开送达检察建议书,建议对存在问题的餐饮店进行处理,强化日常监管,开展系统治理,并加大对餐饮经营者的法治宣传教育力度。

6月19日,相关部门针对检察建议落实情况进行了回复,明确表示对案涉餐饮单位违规收费行为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整改到位。同时,开展普法宣传,增强餐饮单位经营者法律意识,并在“分宜发布”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关于规范经营者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等行为的提醒告诫书》,引导全县经营者及相关单位自觉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及政策,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制度。

餐饮行业附加收费较普遍

在外用餐时,消费者时常会发现,账单上包含附加收费项目,有的叫作餐位费、餐具费、纸巾费,有的名为茶水费、包厢费、开瓶费。

针对商家收取这类附加费用的问题,网友们议论纷纷。在某社交平台上,一名来自安徽的网友称,在外吃饭时店家仅提供收费餐具,并表示没有免费餐具提供,“难道以后出门吃饭都得自备餐具?”对此,有网友评论:“这种收费很正常,塑膜的餐具都要收费。”也有网友认为:“商家应当同时提供收费餐具与免费餐具供客人自行选择,且收费餐具可以带走。”还有网友表示:“到店里吃饭,商家提供干净卫生的餐具纸巾是其义务,不应当收费。”

近日,记者相继走访了南昌市新建区、红谷滩区和经开区的多家餐饮店,发现消费小票上都有附加收费项目,店内却未张贴相关收费提醒。其中,在某烧烤店,餐具2元一套,按人头收费;在某土菜馆,纸巾3元一盒。记者询问该土菜馆相关负责人为何纸巾还要收费,对方表示,若纸巾未使用,可退这笔费用。此外,记者在一家网红餐饮店通过扫码点餐发现,默认收取2元/人的茶水纸巾费。

在不少餐饮经营者眼中,收取这些附加费用是约定俗成的,也是行业“潜规则”之一。部分消费者认为,这是商家巧立名目、强加消费的手段。

黄菁告诉记者,《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明确,经营者应当明示其提供食品和服务的价格,不得收取包厢费、开瓶费、餐具消毒费等不合理费用。

关于这类附加费用,有些地方出台了明确的禁收规定。2024年7月,赣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餐饮行业收费行为提醒告诫书》中提到,不得收取任何未标明的费用,不得收取包厢费、开瓶费等不合理费用。餐具消毒费等其他经营费用计入成本,不得收取或以茶位费、综合服务费等其他形式变相收取餐具消毒费。

律师:应为几元收费“较真”

上海汉盛(南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涂小康指出,“行业惯例”虽为长期形成的规则,但是合法性仍需商榷,应当在法律框架内确立。商家若以“行业惯例”为挡箭牌,强制消费者接受附加收费,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

在涂小康看来,餐饮行业作为服务行业,提供干净卫生的碗筷、纸巾、热水等属于基本义务,相关成本应包含在菜品定价中。唯有针对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如风味茶水、独立包装纸巾、高端餐具等,在明确告知消费者的前提下收费,才情有可原。若消费者在不知情时被收取餐位费、茶水费、纸巾费等,可拒绝支付或要求退还未使用服务的费用。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消费者因为“放不下面子”“怕麻烦”,给了商家违规收费的机会。涂小康表示,消费者应为几元收费“较真”,只有消费者敢维权、善取证,才能让商家认识到“违规收费得不偿失”,也才能对行业规范重新进行校准。

陈虹认为,收取餐位费、茶水费等属于强制消费,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原则上不应收取。若商家提供了此类服务,须提前明确告知、明码标价,且允许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使用,否则构成违规。

记者发现,近年来,尽管相关部门开展了整治行动,媒体也刊发了不少相关报道,但餐饮行业违规收取附加费用的治理成果难以长期维持。

“应以透明化杜绝信息不对称,以信用体系提高违规成本,通过制度设计实现长效治理。”陈虹表示,需强化“常态化监管+市场化约束”机制,在执法层面,建立商户收费透明化强制备案及动态抽查机制,对违规行为实施高额处罚并公开曝光,形成持续威慑;在机制层面,推进消费争议“先行赔付”与信用评价联动,将违规收费行为纳入企业信用记录,通过市场选择倒逼规范经营。

(文/记者江国稳)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朱叶

  来源:新法治报·赣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