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网格员及时上门解决问题,现在我可以睡个好觉了。”9月15日,萍乡市安源区丹江街道江矿社区一居民对网格员表达了感谢。此前,该社区网格员及时发现了一起因饲养宠物造成扰民的矛盾纠纷,并第一时间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萍乡市安源区聚力将“首善之区”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这一目标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该区以“安源红”党建品牌为引领,深入推进网格化治理“幸福360工程”,全面推行“警网融合”等举措。在此过程中,该区打造“熟人社区”,建设专业“矛调平台”,成为探索新型基层治理模式、夯实“首善之区”和谐基础的关键措施。

熟人社区 共建共治共享
“以前总觉得小区里的事和自己没啥关系。现在不一样了,遇到问题大家一起出主意,感觉自己真正成了社区的‘主人翁’。”萍乡市安源区一居民感叹。在安源,一场以“阵地共建、社群共享、服务共融”为脉络的基层治理实践,正激发着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消融着“生人社会”的隔阂,让“熟人社区”的暖阳绽放。目前,萍乡市安源区已经形成“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网格”的快速响应机制,让居民在参与管理中增进了解,在互动中消解矛盾,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目前,萍乡市安源区已注册平安志愿者3万余人,组建群防群治队伍431支。这些志愿者和网格员通过日常走访和居民上报两条途径,成为社情民意的“前哨”和“探头”。他们每天穿梭在楼栋之间,不仅提供服务,更注重发现潜在矛盾隐患。
9月,萍乡市安源区丹江街道江矿社区网格员小李在例行巡查中发现,两位居民因为宠物饲养问题产生矛盾。一楼住户王先生饲养的宠物狗经常在夜间吠叫,影响了二楼住户休息。双方多次沟通未果,矛盾逐渐升级。网格员及时将这一情况记录上报,社区立即启动“熟人社区”调解机制,邀请小区内专职网格员,分别与双方进行沟通。最终,双方达成满意的解决方案。
以上案例充分体现了“熟人社区”机制在早期发现矛盾苗头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网格员的日常走访和居民的及时上报,社区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及时介入,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矛调平台 高效化解纠纷
在及时发现矛盾苗头的基础上,萍乡市安源区着力组建专业化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并整合法院、公安、司法等多方资源,构建了多层次、专业化的调解工作体系。其中,该区人民调解协会作为全区调解工作的核心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
萍乡市安源区人民调解协会作为非营利的专业性社会组织,协会配备6名专职调解员,并建立了涵盖多个领域的“访调诉”专家人才库。此外,协会还建立了完善的矛盾纠纷受理、调解、回访工作机制,实行“首接负责制”,确保每起纠纷都有专人跟踪负责;建立“专家会诊制”,对复杂疑难纠纷组织多部门联合研判;推行“回访评估制”,确保调解效果落到实处。
今年5月,萍乡市安源区某学校发生了一起学生纠纷。两名学生在课间推搡,导致双方轻微受伤。双方监护人情绪激动,各执一词。在警方建议下,当事人将此事交由萍乡市安源区综治中心和安源区人民调解协会调解。调解员首先到学校了解事发经过,全面掌握事实情况后,又组织双方坐在一起,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然后从法律角度分析责任划分,最后劝导双方互谅互让,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双方监护人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并表示今后会加强沟通,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区通过“熟人社区”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矛盾苗头1400余起,通过专业调解平台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3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7%,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萍乡市安源区委政法委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我们通过打造‘熟人社区’及时发现矛盾苗头,建立专业化调解队伍有效化解纠纷,形成了预防与化解并重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这一模式,推动更多专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营造更加和谐安居的环境。”(郑小丫 记者廖世杰)
编辑:何 山
复审:朱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