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东湖区检察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机制,从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常态化启动听证程序以及落实国家司法救助等方面,全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接听群众来电(图/受访单位提供)

畅通诉求表达渠道

东湖区检察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严格依照《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规定》,从信访接待、审查、受理、分流,到办理、督促、答复,全流程层层压实责任,建立完善信访办理工作台账,分类明确专人负责,确保群众信访事项规范处理。严格执行“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制度,将“件件有回复”的要求落到实处。

该院依托“仲大姐”检察服务热线品牌,创新推行“检察服务24小时不打烊”工作机制,进一步畅通“信、访、网、电”立体化诉求渠道,打通“线上+线下”服务双通道,实现群众信访全天候接待,让群众的诉求“随时有人应、事事有回音”。

提升案件办理公信力

为使案件办理公开公正,东湖区检察院将检察听证作为常态化办案机制,针对事实认定存疑、法律适用争议大、矛盾纠纷突出,或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积极启动公开听证程序。

此前,郑某与邱某夫妇因200余万元的借贷纠纷对簿公堂,但法院判决后却迟迟未执行到位,遂向东湖区检察院申请执行监督。东湖区检察院在受理审查后发现,法院并不存在明显执行违法问题。经双方当事人同意,近日,该院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律师、法律专家等作为听证员,并邀请双方家属参与。在听取听证员客观、专业的意见后,郑某、邱某敞开心扉,充分表达了各自意见。听证会结束后,当天下午双方便签订了执行和解协议,郑某也撤回监督申请,这桩历时近10年的积怨终于得以化解。

听证过程中,该院还时常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心理咨询师等第三方“外脑”参与案件公开审查,向信访人反馈处理结果及法律依据,切实增强信访人对处理结果的认可度。在落实“应听证尽听证”要求的同时,更注重听证实效,力求既解开案件的“法结”,又化解信访人的“心结”。

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为扎实推进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东湖区检察院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变“等案上门”为“主动找案”,变“被动接受求助”为“主动开展救助”,变“单一资金救助”为“综合施策帮扶”。

雷某是一起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了解到,雷某未在案件中获得实际赔偿,且自身患有疾病,家庭困难。当从检察机关得知可以申请国家司法救助后,雷某的家庭迎来了“曙光”。该院对雷某采取多元化救助模式,一方面针对被救助人启动两级院联合救助,发放救助金;另一方面,采取“检察官+心理咨询师”模式,开展心理疏导,让被救助人重新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

针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该院始终坚持“应救尽救,一个不能少”,同时结合案情与被救助人实际情况,主动联动民政、妇联、社区等部门,帮助解决入学、就业、低保等问题。在雷某司法救助案中,经检察机关协调,还为雷某落实廉租房保障政策,高效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此外,该院还建立跟踪回访制度,持续跟进救助金使用与被救助人生活、心理状况。近年来,该院已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近200件,发放司法救助金180余万元。 (万群 记者江国稳)

编辑:何 山

校对:衷丽萍

复审:朱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