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院和法官,从案件审理到帮忙申请救助,一直耐心帮我们家跨过了最难的坎!”近日,申请人余某某的家属拿到司法救助金后眼含热泪,向乐平市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连连道谢。这背后,是该院用高效协作织密司法救助网,为困难群体送去了“及时雨”。
2023年1月,余某某帮同村村民砍树时,被伐倒的树木砸伤,造成八级伤残,花费医疗费10万余元。经法院判决,该村民需赔付余某某22.7万元。因对方家庭收入水平较低,最终只执行到5000元便无奈终本。
民事法官在前期走访时了解到,余某某是低保户,智力低下,劳动能力受限,还患有慢性心力衰竭,日常生活离不开家人照料,其父母没有稳定收入,父亲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母亲患有肠癌。
为践行司法为民、扶危济困的理念,民事法官在审理阶段就将救助线索移交执行法官。执行法官在迅速核查案件执行情况,并确认被申请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后,全程引导余某某提交司法救助申请。
承办司法救助的法官在收到申请后,考虑到余某某家庭情况特殊,立即向上级法院汇报,争取启动联动救助机制。上级法院在了解实际状况后,迅速批准联动救助。近日,这笔救助金得以及时发放到余某某手中,有效缓解了余某某一家的生活窘境,也重新点燃他们对生活的信心。
从救助线索传递到全程引导,再到争取上下级法院联动救助,并及时作出救助决定,彰显了法院对困难群体的关怀,诠释了法院“司法为民”的初心——让每一个身处困境且具有合法权益的当事人,都能感受到司法的力量和温度。(濮有根 程卫霞 记者王白如)
编辑:何 山
校对:衷丽萍
复审:朱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