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月21日获悉,为全面提升我省公共服务质量,近日,我省正式印发《江西省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省公共服务质量指数和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扩大“高效办成一件事”范围
《方案》首先提到要实施政务服务便利行动。加强“三通一码”服务矩阵建设,加快推动“赣政通”移动办公平台信创版升级改造,力争打造200万用户容量的底座支撑能力。推动“赣企通”“赣通码”应用,实现“一码通全省”。推动全省范围内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多端同源发布、同源运行,县级以上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95%。
同时,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扩大“高效办成一件事”范围,完善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推动12345热线与人大、政协、检察院、公安等单位对接联动,建设企业群众诉求统一受理平台,实现群众诉求“一呼即办”。持续完善“小赣事”帮代办队伍,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陪同办、代理办、优先办、上门办等服务。
构建城市“12分钟急救圈”
《方案》提出,实施优质教育供给行动。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其中,落实省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财政补助标准。将校园及周边纳入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严格落实“高峰勤务”“护学岗”工作机制,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维护,做到重点时段、重点路段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
在医疗方面,实施优质医疗资源均衡行动。《方案》明确加快推进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推动全省县域医共体全部达到紧密型建设标准,75%以上县级综合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水平。推进市、县级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全覆盖,构建全省城市“12分钟急救圈”和农村地区“20分钟急救圈”。同时,实施“三医”协同便民惠民举措,有序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一次挂号管三天”和“‘码’上投诉马上办”等惠民举措更好落地。
打造百余“口袋体育公园”
《方案》提出,实施群众文化生活多样化行动。打造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功能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300个以上,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方案》提出实施人居生态环境优化行动。强化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力争7个以上设区市列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设区市城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
实施全民健身普及行动,打造“口袋体育公园”100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以上。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水平,推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按规定开放。
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网追溯”
在民生保障方面,《方案》提出,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加大住房保障力度,2025年新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64万套(间),改造城镇老旧小区700余个。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高残疾人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面对养老与生育需求,《方案》推出“养老托育服务提质行动”。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同时,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加大社区办托支持力度,降低生育养育成本。
在公共安全方面,《方案》提出,要实施公共安全基础夯实行动。守牢食品、药品、工业产品安全底线,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4%以上。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网追溯”,食用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推动突发事件预案体系建设,确保灾害事故信息上报及时准确,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加强“9+N”小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首席记者王琨)
编辑:何 山
校对:衷丽萍
复审:全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