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警多能”守护平安路

鹰潭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余江大队深化“交所合一”改革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2025年10月27日 16:58编辑:贾辛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今年以来,鹰潭市公安局余江分局全面推进“交所合一”警务改革。作为改革的牵头实施单位,鹰潭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余江大队主动担当、系统谋划,在组织架构重塑、业务培训赋能、考核激励驱动等方面探索出一套可操作、可复制的典型做法——通过将5个路面中队成建制并入派出所,构建“大队指导、所队协同、一警多能”的新型勤务体系,实现农村交通管理效能跃升。改革以来,当地交通事故接处警效率提升70%,群众家门口办理车驾管业务覆盖率达100%,基层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从“单打独斗”到“合成作战”

10月13日7时,鹰潭市余江区中童镇早市人声鼎沸,一辆警车缓缓驶来,车身喷涂着“余江公安”字样,车顶警灯闪烁。车门打开后,两名民警迅速下车,一人疏导交通,另一人对违规停放的电动三轮车进行登记。这是余江公安“交所合一”改革落地后的日常场景。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交通管理面临“点多、线长、面广、警力少”的困境。过去,余江区仅在锦江、中童等重点乡镇设立5个交警中队,其余区域由派出所兼顾交通职能,但因专业培训不足、执法权限受限,难以形成有效管控。

“遇到交通事故,群众要等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才有交警到场,小事故常造成大拥堵。”该大队事故中队民警许贵斌坦言。

为破解这一难题,今年年初,鹰潭市公安局余江分局党委启动“交所合一”改革试点,并于今年3月正式出台《深化“交所合一”警务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作为改革的“施工图”制定者和推动者,鹰潭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余江大队主动靠前,全程参与方案设计、资源调配与机制建设,确保改革精准落地。方案明确将原大队下属的5个路面中队成建制并入属地派出所,民警、辅警、劝导员及车辆装备整体划转,实行统一指挥、统一执勤、统一考核。

“改革启动后,分局成立由‘一把手’挂帅的领导小组,下设警力调配、警务运行、教育培训等七个工作组,确保改革有序推进。锦江、中童、潢溪、洪湖、杨溪五个原交警中队共6名民警、20名辅警、20名劝导员全部转入对应派出所,党组织关系同步调整,实现‘事合、人合、心合’。”鹰潭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余江大队大队长夏小阳表示。

提供“家门口的服务”

不久前,记者走进焕然一新的锦江派出所发现,大厅增设了“交通管理服务窗口”,墙上张贴着驾驶证换证、车辆年检等办事指南。在一间标有“交通管理队”字样的办公室里,民警正通过系统巡查辖区主干道通行情况。

根据改革方案,所有派出所在原有职能基础上加挂“交通管理队”牌子,由一名副所长专职分管交管工作,接受交管大队业务指导。鹰潭市公安局余江分局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所有警情,无论是盗窃纠纷还是交通事故,均由派出所就近快速响应。

在接处警权限上,各派出所负责处理除人员重伤、死亡或财产损失超10万元以外的所有交通事故。数据显示,此类案件占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总量的90%以上。对于重大事故,则建立“首问责任制”和移交机制,确保现场勘查、证据固定无缝衔接。财务与装备保障同步跟进。原五个交管中队的5辆制式警车全部划归派出所使用;罚没收入归派出所统筹,辅警绩效由分局统一考核发放,彻底消除“各自为政”的利益壁垒。此外,所有派出所逐步拓展车驾管高频业务办理权限,群众可就近办理驾驶证补换、免检标志申领等事项,实现“家门口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该大队积极借鉴省内先进经验,强化科技赋能与制度建设。例如,参考南昌县交警推行的“交所融合+智慧巡控”模式,余江区推进AI视频分析系统接入,利用大数据对酒驾高发时段、事故黑点进行精准预警。同时,牵头制定《2025年度交通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实行A/B类差异化考评,将事故预防、隐患排查、宣传成效等纳入月度通报,考核结果直接挂钩年终评优,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机制。

加强培训提升实战能力

3月17日,在该大队会议室,为期两天半的交通管理理论培训班火热开班。来自13个派出所的百余名民(辅)警齐聚一堂,系统学习交通法规、事故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查处等专业知识。

业务培训是“交所合一”改革的关键一环。作为培训工作的主导者,该大队精心制定《业务培训实施办法》,创新推出“理论+实操+跟班”三位一体培训模式,抽调业务骨干组成讲师团,围绕交通违法行为查处、简易事故处置、执法规范等核心内容编写教案,并分两批组织派出所所长、教导员带队参训,确保领导带头、全员覆盖。

为提升实战能力,该大队组织事故处理中队开展沉浸式跟班学习,要求参训人员吃住在岗,全程参与事故勘查、调解、文书制作等环节。同时,建立“包片指导”机制,由该大队领导定点联系派出所,每周下所督导,现场教学如何使用执法记录仪取证、如何规范开具处罚决定书。“我们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手把手教、面对面带,确保每一名民警都能独立执法。”夏小阳说。

在考核激励方面,该大队牵头出台《2025年度交通管理工作考核实施办法》,将13个派出所分为A、B两类进行差异化考评。A类所(原设中队)重点考核“减量控大”任务完成率、视频快处率;B类所侧重宣传覆盖率、隐患排查整改率。每月通报排名,结果作为年终评优晋升依据。“现在每查处一起酒驾、每整改一处隐患,都直接关系到绩效得分,大家积极性明显提高。”该大队民警表示。

“视频巡查+实地巡控”提升执法效能

“经常可以看到警车巡逻,心里很踏实。”家住潢溪镇的村民陈大姐告诉记者。随着“交所合一”改革深入推进,群众感受到的不仅是出警速度变快,还有安全感的全面提升。

各派出所依托“两站两员”(乡镇交通安全管理站和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交通安全管理员和交通安全劝导员‌),常态化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校园、进企业、进村组活动。今年以来,该大队累计举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93场,发放宣传资料2.1万份,播放警示教育片46次。大桥派出所还将典型案例编成方言快板,在集市巡回演出,深受老年群体欢迎。

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治理理念的转变。过去注重事后处置,如今注重源头防控。各所定期对辖区重点车辆、驾驶人开展“清零行动”,督促逾期未检验、未报废车辆及时处理;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路段设置警示标志;联合乡镇政府整治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等问题。

在科技应用方面,该大队推动“视频巡查+实地巡控”双轨并行,利用公共视频系统每周抽查各辖区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率等,并将数据通报至各派出所,形成压力传导机制,提升执法精准度。改革成效初步显现:截至2025年10月,全区共计排查道路隐患394处,已整改382处,道路隐患整改率从推行前的76.52%上升到96.9%。

如今,在余江广袤的大地上,“荧光绿”与“藏青蓝”交相辉映,构筑起坚实的平安防线。这场始于机制变革的“交所合一”改革,正书写着基层治理新篇章。

张家睿 记者闵祥

编辑:贾辛

校对:陈卫星

审核:全来龙

  来源:新法治报·赣法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