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 20:48编辑:聂琪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校园周边交通环境日益复杂,学生出行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以来,吉安县公安局交管大队突破传统管理模式,以“警校家社”协同治理为切入点,整合交警、学校、家庭、社会四方力量,创新推行“四维一体”交通安全协同治理模式,为破解校园交通安全管理难题提供独具特色的“吉安县方案”。
“玩中学” “学中悟”
近日,记者来到吉安县永和中学发现,校门口一面墙上“永伴安全 和行致远”的蓝色标语与“遵法守规 安全出行”的温馨提示格外显眼。防撞墩上,“酒驾违法 醉驾入刑”“禁止超载”等警示语生动呈现,营造出浓厚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
在警校共建过程中,吉安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将交通安全文化培育置于首要位置。“规则意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自觉。”该大队大队长罗军表示,通过与学校携手打造沉浸式交通安全文化场景,让交通安全知识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
永和中学的“交通安全时空隧道”文化长廊成为这一理念落地的生动写照。长廊以交通工具的演变为主线,系统展示交通发展史与相关法规完善历程。一侧的16块展板从秦汉“车马限速”讲到现代智能交通,另一侧展板呈现交通安全知识与趣味互动。长廊柱子上,学生们绘制的交通安全主题绘画,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打卡点”。
“我们不仅建设硬件设施,还注重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永和中学校长胡红平告诉记者,永和中学通过开展专题研学等活动,传递文明交通理念。
该校操场一角的沉浸式“交通安全游乐区”,将交通安全飞行棋等游戏与实际交通场景紧密相连。学生们在选择不同“道路”时,会触发相应的交通情境。这种“玩中学”“学中悟”的方式,让交通安全教育变得生动有趣,使交通安全意识深植于心。
校园内的“知行驿站”,巨型头盔模型,树上悬挂的学生自制安全标语,散落各处的“安全提醒”,共同构筑起沉浸式交通安全宣教空间。
融合教育 寓教于乐
“十次事故九次快”,如何让学生们切身感受超速行驶的风险?日前,在永和中学八(2)班的物理课上,郭强老师通过实验给出了答案:加速的小车模型猛烈撞击障碍物,车速稍增,破坏力便成倍增加。这堂深入浅出的安全课,让“拒绝超速”的安全意识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让交通安全宣教超越传统宣传模式,深度融入学校教育体系,是该大队“四维一体”模式的创新之举。该大队联合学校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交通安全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交通安全知识,并列入七至九年级课程计划,实现交通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统一。
在永和中学的课堂上,交通安全被直观地呈现出来:物理老师用“速度与安全”实验,测算刹车距离与反应时间,用公式推导超速风险;生物课上展示血液中酒精浓度变化曲线,结合事故案例形成科学的警示;通过美术课征集“文明交通从我做起”绘画作品,寓教于乐,传递安全出行理念……胡红平表示,通过挖掘各学科与交通安全的联系,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对于交通违法行为达3次及以上的学生家长,老师会发放一份“交警温馨提示”,由学生带给家长签字,再交回班主任备案。这套“违法—提示—承诺—反馈”机制,大大提升了交通安全管理质效。
科技赋能 多元共治
吉安县公安局交管大队积极与学校、家庭、社区合作,凝聚交通安全治理合力。
该大队组织签署“家庭交通安全知晓书”,将骑车佩戴头盔、拒绝酒驾等纳入家庭承诺,筑牢交通安全第一道防线;常态化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手势操比赛、交通安全主题朗诵比赛等大型活动,寓教于赛。
该大队鼓励相关家庭参与“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通过“家庭作业+社区实践”的形式,形成教育与实践的闭环。“我们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区’的目标。”罗军表示。
作为千年吉州窑所在地,永和镇将非遗文化与交通安全治理深度融合。该大队从陶瓷烧制的“匠心工艺”中汲取灵感,将工匠精神与交通安全“精细治理”理念深度结合,致力于打造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交通安全保障体系。
“匠心工艺”既被用于社会治理,还体现在文化融合上。2024年年初,该大队创新构建“一路四方”联合执法机制,整合多方力量,实现从“单向管理”到“多元共治”的转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吉安县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此外,该大队在吉州窑景区设置“陶艺安全课堂”,游客在制作刻有交通安全标语的陶杯时,潜移默化地学习交通安全知识。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理念的结合,成为吉安县推进交通安全治理的一大亮点。
在推行“四维一体”模式过程中,该大队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效能,建设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智能监管平台,配备交通违法行为抓拍、非标车治理、数据分析等基础功能,为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通过持续探索实践,吉安县“四维一体”交通安全协同治理新模式已初见成效。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显著改善,涉校交通事故大幅减少,学生及家长交通安全意识明显增强。这条融合共治的新路径,不仅为学生铺就了更为安全的上下学之路,也为破解区域交通安全治理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
(文/图 郭曼 记者黄婉琼)
编辑:聂琪
校对:陈卫星
复审:朱叶
Powered by WILL 赣ICP备15001586号-4技术支持:新法治报
网站管理:新法治报社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邮编:330038
Copyright @ 2008-2017 平安江西网 版权所有
投诉举报电话:0791-8684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