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 20:49编辑:聂琪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家庭是每个人心底最温暖的港湾,可当赡养、丧葬费分摊、遗产继承等方面的问题集中出现,曾经亲密的家人也可能站在法庭的两端,让血脉相连的亲情变得冰冷。近日,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用耐心与温情,将一起历时3年、涉及8起诉讼、牵扯三代人的家庭纠纷彻底化解。
兄弟反目成仇
2012年,年迈的梁某突然中风,两年后卧床不起,吃喝拉撒全依赖二儿子梁西(化名)照顾。2020年7月,梁某去世,他的葬礼成了两个儿子反目的导火索。
梁某的葬礼由梁西牵头操办,丧葬费总共2.5万元。梁西先行垫付1.8万元,哥哥梁东(化名)后续补付了7000元。亲戚梁某明帮忙接送宾客时,不慎撞伤路人,梁西又垫付了赔偿款1.5万元。兄弟二人对上述费用的分担各执一词,并对2.1万元遗产的分配争论不休,矛盾激化。
兄弟俩从家里吵到村委会,又从村委会闹到派出所,最后升级为肢体冲突——老大的妻子廖某被推倒致轻微擦伤,老二的儿子被抓伤。对此,公安机关作出了行政处罚。
矛盾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接下来的3年7个月里,两家人围绕不当得利、追偿权、健康权、法定继承权等打了8场官司。梁东的儿子梁某鹏为帮母亲出头,还曾当庭与梁西的妻子张某争执。两家人的矛盾愈演愈烈,不仅平日不来往,逢年过节也不问候。廖某及其孙女梁梦某起诉张某的健康权纠纷案,也是由丧葬费分摊问题引发。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办案法官阅卷后,发现双方之间的矛盾并非“判个输赢”就能解决,“解法结容易,解心结难,得让他们把心里的疙瘩解开。”
办案法官深知两家积怨很深,双方见面更容易激化矛盾,于是不急着开庭,而是把双方约到当地的法庭,一点点拆解矛盾。刚碰面,梁东就翻出账本,梁西也红着眼掏出发票。两人吵得脸红脖子粗,谁也不让谁。法官赶紧把两人分开,分别倾听诉求。等两人都把情绪宣泄完,法官才摸清了“病根”:矛盾表面是钱的事,实际是心里的“坎”没过去。老大觉得父亲生前总帮老二带孩子,是偏心;老二觉得支付的医药费和无数个日夜的照料没被看见,还怕村里人说自己“图遗产才尽孝”。
解开多年恩怨
在双方情绪稍有缓和后,法官立刻用“拉家常”的方式算起“两本账”,第一本是“义务账”,赡养父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老二家花了医药费,这是实打实的付出;老大家买营养品、付部分丧葬费,也是尽孝,但是得按实际支出算清楚,不能凭感觉。第二本是“遗产账”,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梁某2.1万元的遗产,要是简单平分,对老二家不公平;支付丧葬费是子女共同的义务,不能用遗产抵扣。
法官没讲半句生硬的法条,却让两家人都降低了语调。见双方态度缓和,法官趁热打铁:“听说梁西打算就交通事故赔偿再起诉。今天人都在,索性一次性把所有事说开。”
两家人均表示同意。法官立刻从办案系统里调出所有案件的判决书、费用单据。最后,法官综合所有账目,提出老二家向老大家支付3000元,老大家撤回另一起案件的上诉,不再就此事起诉。梁西当场同意,梁东起初觉得“补的钱少了点”,法官劝他:“钱是小事,兄弟情才是一辈子的。以后逢年过节能一起吃顿饭,比啥都强。”
梁东沉默片刻后表示:“行,听法官的,不为钱闹了。”
双方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的瞬间,梁东主动伸出手,对梁西说:“弟,以前是哥糊涂,光算钱没算情,别往心里去。”梁西眼眶泛红:“哥,我也不对,不该跟你吵这么久。”
随后,两家人有说有笑地走出法庭。
(文/刘文彪 何宇光 记者王白如)
编辑:聂琪
校对:陈卫星
复审:朱叶
Powered by WILL 赣ICP备15001586号-4技术支持:新法治报
网站管理:新法治报社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邮编:330038
Copyright @ 2008-2017 平安江西网 版权所有
投诉举报电话:0791-8684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