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传情 戏说安全

新干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创新宣教模式织密交通安全防护网

2025年11月24日 17:54编辑:聂琪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群众观看方言好戏话交通

当方言戏曲遇上交通安全宣传,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11月20日,记者采访获悉,今年以来,新干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创新推出“方言+交通安全”的宣传模式,将生硬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这种以方言为媒、以文艺为桥的交通安全宣传模式,推动交通安全理念从“被动灌输”向“主动践行”转变,实现宣传效果与治理成效的双重提升。

方言好戏让交规“活”起来

“电动车儿骑得快,头盔必须戴起来!”“违法载人风险高,一旦出事不得了”……近日,在新干县大洋洲镇、沂江乡的乡村戏台上,一场场别开生面的“交通安全大戏”正在上演。台下座无虚席,掌声和笑声此起彼伏。

这是新干县公安局交管大队联合本土文艺团体精心打造的特色宣传节目。与往日的传统剧目不同,他们将本地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改编成方言采茶戏、小品、快板等文艺形式,将交通安全知识巧妙融入舞台表演。

在演出现场,乡土气息浓郁的方言采茶戏、贴近生活的小品、节奏明快的安全快板轮番上演。“骑行戴盔”“拆伞防风险”“拒绝违法载人”等核心交通安全知识,被自然融入唱词对白与表演节奏中。台上演员演得投入,台下村民听得认真,掌声与笑声交织,让村民在欢声笑语中读懂交规、筑牢安全防线。

“这样讲安全,好玩又好记,比发传单、喊口号管用多了!”不少村民看完演出后纷纷点赞,直言这种形式真正把安全知识讲到了大家心坎里。

这种“方言+交通安全”的宣传新模式,将严肃的法律法规转化为乡土味浓郁的文艺表达,不仅让枯燥的安全知识变得有温度、有活力,更有效破解了以往交通安全宣传中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群众参与度低的难题,让交通安全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

全域宣防让安全“融”进来

“以前总觉得骑电动自行车戴头盔麻烦,看了戏里演的事故案例才知道,这头盔关键时刻能保命!”沂江乡大洲村72岁的姚爷爷感慨道,如今,佩戴头盔已成为他出门骑车的固定习惯,他还时常提醒邻里“头盔一定要戴牢”。

姚爷爷的转变,是新干县创新交通安全宣传模式成效的生动缩影。这一变化背后,是新干县公安局交管大队系统谋划、精准施策的持续努力。近年来,大队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一早一晚”关键时段及事故高发路段,以问题为导向,扎实推进“戴盔、拆伞、拒违载”常态化治理。

通过文艺下乡“软引导”与路面执法“硬举措”相结合,安全理念正逐步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公安交管部门在学校周边、农贸市场、城区要道等重点区域科学部署警力,同步开展劝导教育与违法查处,构建起“整治+宣传”工作体系。这一系列举措有效压降了道路交通事故风险,让“平安出行”从标语口号真正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如今行走在新干县,无论是小区出入口、村庄进出口还是城区路口,“戴盔保安全,拆伞防隐患”这些安全理念正在从墙面上的标语提升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电动自行车骑手主动戴好头盔、车主自觉拆除雨篷、家长耐心叮嘱孩子遵守交规,生动展现了交通安全宣传从“眼前见”到“心里记”的深刻转变。

为让交通安全理念真正深入人心,新干县公安局交管大队着力构建“线上线下同步响、政企校家联动推”的立体宣防网络。在线下,民警常态化深入学校、企业、社区和村组,将交通安全知识送上门、讲到位;在线上,依托警民联系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持续推送交通安全提示和事故警示短视频,让安全知识融入日常生活点滴。

此外,该大队还创新整合“护学岗”定点喇叭、村社“大喇叭”、巡逻车“移动喇叭”、无人机空中喊话及铁骑队员语音提示等多元载体,在每天早晚高峰时段循环播放交通安全要点,织就了一张“空中地上联动、早晚高峰不断”的全覆盖交通安全宣传网。

从戏台方寸之地到城乡各个路口,从方言戏曲宣讲到全域声讯覆盖,新干县公安局交管大队以一系列创新举措精准打通了交通安全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文/图 刘艳 肖海梅 新法治报·赣法云 记者黄婉琼)

编辑:聂琪

校对:衷丽萍

复审:程乘玉

  来源:新法治报·赣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