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携手让百姓享受治理红利

萍乡市公安局安源分局深化“警网融合”机制 延伸基层治理触角

2025年11月26日 14:39编辑:聂琪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11月17日晚,在萍乡市安源区长溪村篮球场举行的文艺表演结束后,民警与网格员走上舞台普及反诈知识。这是萍乡市公安局安源分局深化“警网融合”机制、延伸基层治理触角的生动写照。

连日来,记者走访安源区多个社区发现,民警与网格员结伴巡查、共同办事的场景已成常态。近年来,该分局以机制创新、数据赋能、联动共治、服务前置为抓手,将公安职能深度嵌入基层网格,破解“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治理难题,构建“警民联动、全域覆盖、高效处置”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基层善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打造“金字塔式”治理共同体

过去,基层治理“信息不通、力量分散”的问题长期存在,社区网格员熟悉民情却无执法权,公安民警拥有执法权却难以及时发现隐患。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分局于今年2月启动“多格合一”改革,将党建、综治、政法、城管等部门分散的网格整合为统一治理单元,建立“民警+网格员+N”联动体系。该体系以51名社区民警为执法主干力量、620名专职网格员为中坚力量,带动14.3万名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形成“金字塔式”治理共同体。

“我们通过机制创新,明确了‘警网’之间信息联采、隐患联查、风险联控、矛盾联调、服务联享、平安联建的‘六联六共’工作流程,让专业力量与群众路线紧密结合,实现了‘1+1>2’的聚合效应。”萍乡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安源区副区长、安源公安分局局长‌李旦介绍。

“社区民警与网格员的工作范围是高度重合的,民警侧重治安防控,网格员侧重民生服务,两股力量协同发力,可大幅提升治理精准度。”萍乡市公安局安源分局双提升办公室负责人陶平华进一步解释。

“以前居民遇到难题需要层层转达,现在他们能直接联系民警和网格员。”安源区凤凰街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婷告诉记者。

民生诉求全流程闭环管理

依托区级基层治理平台,该分局构建“全域感知、数据共享、快速分流”的治理体系。一方面,整合360名专职网格员、2700余名兼职网格员及2200余名外卖快递员等“移动探头”,形成覆盖全域的信息采集网络;另一方面,将警网融合嵌入治安“三张图”,打通“幸福360”智慧平台数据壁垒,群众通过微信“随手拍”“码上办”上报的诉求,与网格员巡查发现的问题同步流转,自动分流至公安、住建、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

11月19日,记者走进后埠街道城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到,“幸福360”智慧平台大屏幕上,民生事项、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信息分类清晰,每条记录都显示着“上报时间”“责任部门”“办结时限”。屏幕上“某小区门口有井盖破损”的信息格外醒目。“这是前段时间上报的隐患,我们派给城管部门后不到一个小时就解决了。”一名专职网格员告诉记者。

“数字化平台让数据‘活’起来,不仅提升了入户走访效率,还缓解了基层工作压力。”该分局后埠派出所社区民警谭虹介绍,通过动态管理人口数据、重点场所、关爱人群等信息,整合在职党员、志愿者等资源,实现民生诉求“发现—上报—指派—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今年以来,该平台已高效处置各类事件近1.5万起,办结率超95%,并精准预警化解多起潜在风险。

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守护”

“警网融合”的核心,是将公安执法权威与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结合。该分局建立“网格吹哨、多警响应”机制,网格员前端发现治安、刑事类线索后,相关警种快速响应。数据显示,自“警网融合”机制深化运行以来,全区“民生小案”发案同比下降30.3%,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65.7%,破案率同比上升36.81%,实现了“一降两升”,精准打击效能显著提升。

“11月19日,我在花园社区走访时,看到王阿姨坐在楼下哭。我上前询问得知,她的脚因骨折做了手术,隐隐作痛,而子女均在外地。”凤凰派出所社区民警李昆向记者介绍。为此,李昆立即联系网格员,一起将王阿姨送到七楼的家中休息,并留下联系方式,叮嘱她有需求随时打电话。这是该分局将“警网融合”延伸至民生领域的缩影。

该分局积极推动警务服务前置,民警与网格员下沉一线,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守护”,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服务送到家门口。

如今,在安源区,网格员化身公安“前哨”,走访中宣传反诈知识、排查风险隐患;社区民警作为网格员的“后盾”,提供专业支持和执法保障,双方协同配合,共同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该分局通过“警网联动”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166件,化解率达97.97%。

记者获悉,该分局“警网融合”经验将在萍乡全市范围内推广,让更多群众享受治理红利。这种“红蓝”携手的基层治理模式,将从“安源实践”向“全市样板”迈进。

(雷宇 王婧 首席记者龚辰欣)

编辑:聂琪

校对:衷丽萍

复审:程乘玉

  来源:新法治报·赣法云